健康
健康频道 > > 正文

怎样预防心源性猝死原因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与处理

怎样预防心源性猝死原因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会有高热,咽痛等常见的症状,重症者还会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这种感染性疾病还是以预防为主,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

1.纠正病因及诱因

肠道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与病毒性心肌炎关系已较明确,因此应积极预防,注重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肠道病毒中柯萨奇B组病毒(CVB)与心肌疾病关系最为密切,因此,CVB疫苗对预防病毒性心肌炎有重要的意义,灭活疫苗,合成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DNA疫苗的研究和应用,将对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2.注意休息

卧床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最好的方法,也是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重要治疗措施,休息可使心肌炎患者心率,血压等降低,一般常规全休3个月,半休3个月左右,重症心肌炎应严格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心电图及胸部X线变化恢复正常再逐步起床活动,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劳累以预防病毒,细菌感染,发病后注意休息,进营养丰富之饮食,以利心脏恢复。

春天要防心肌炎: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逐渐减少,风湿性心肌炎发病明显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却日益增多,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以柯萨基病毒B最常见,水痘,EB病毒也可引起,据研究,约有5%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可累及心脏心脏发生心肌炎,可为病毒感染后的直接侵袭心肌,也可为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前者以儿童多见,后者以青少年多见,而春季又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季节,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病初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症状,7-10天后出现胸闷,心悸,极度乏力,易出汗等症状,此时,如做心电图,可能发现有早搏等心率失常和心肌损害表现,作血沉,心肌酶测定可能升高,2-4周后查柯萨基病毒抗体,抗心肌抗体可为阳性。

通过上述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要在了解病因的前提下预防疾病,只有这样,预防才能达到更显著的效果,如果患者们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病毒性心肌炎的信息,可以查阅有关信息。

心源性猝死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疾病对人的影响甚大,现在人们的生活步履是越来越快了,这样,一些疾病的发病率也存在提高的现象了。特别是一种叫频发室性早搏的疾病,这种疾病,是十分痛苦、难忍的,频发室性早搏早已改变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那么,频发室性早搏的症状是什么呢?

1、室性早搏最常见的症状:心悸。室性早搏的症状心悸主要由于早搏后的心搏增强和早搏后的代偿间歇引起的。当室性早搏发作频繁或呈二联律时,可导致心排出量减少,如病人已有左室功能减退,室早频繁发作可引起晕厥。心悸往往使患者产生焦虑,而焦虑又可使儿茶酚胺增加,使室性早搏更为频繁,产生恶性循环。如果室性早搏触发其它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则可出现黑蒙及晕厥症状。

2、室性早搏的症状为心跳停顿的感觉。在日常的生活中,心脏跳动时,自己是感觉不到的。但是发生室性早搏时,由于心室强力收缩,可以明显感到心脏跳动;再由于早搏后有一段停顿间隙,故又可有心跳停顿的感觉。此外,还可伴有胸闷、恶心、咳嗽、头昏等不适。

3、室性早搏症状有时候不明显,但有的人会发生频繁的早搏。有的人发生室性早搏时,自己却毫无感觉或没有任何室性早搏的症状,仅在医生听诊或心电图检查时才被发现。早搏的第一心音较正常、第一心音响亮,第二心音微弱,或者听不到。

关于频发室性早搏的预防

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频发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其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此时,医生治疗的重点是预防猝死的发生而不是治疗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本身,因为这种心律失常并不是致命性的。

频发室性早搏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的疾病,对于这一疾病,在上文中小编已经做了一些基本的介绍情况。希望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如果,有上述症状但还未去医院检查的朋友,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不要认为这些只是上火引起的不适症状。

上一页2/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