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 正文

北京2024年络病学术会|杨跃进:通心络防治急性心梗再添循证新证据

5月25~26日,由北京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北京2024年络病学术会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受邀在心血管病分会作题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最新进展及热点问题:中、西医结合治疗展望》的学术报告。

北京2024年络病学术会|杨跃进:通心络防治急性心梗再添循证新证据

杨跃进教授出席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合称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杨跃进指出,全球每年约有700多万人被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其中30%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0%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冠脉血管痉挛及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共同导致的严重危害居民生命的急重疾病之一。最新治疗指南明确血运重建(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PCI为主)及抗血小板、抗凝及调脂药物的规范治疗(早期、足量、足疗程)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案。

杨跃进强调,目前血运重建主要解决冠脉大血管阻塞问题,标准化的药物治疗主要解决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但不能解决微血管功能障碍及血管痉挛的病理机制。因此,尽管接受标准化血运重建和药物治疗,但急性冠脉综合征残余风险仍然较高。

“既往一系列基础研究证实,创新中药通心络胶囊具有保护微血管内皮和缺血心肌细胞的双重保护作用,可减少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杨跃进指出,通心络对内皮和心肌细胞有“双重”和“双向强化保护”的独特作用。系列基础研和临床研究发现,通心络能够防治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

随后,杨跃进介绍了由其牵头完成的“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CTS-AMI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该研究共纳入全国124家医院发病24小时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797例,结果显示,通心络可使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紧急冠脉血运重建和脑卒中)风险降低36%,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30%,30天再梗风险降低65%;研究1年时通心络持续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36%,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27%,再梗风险降低74%,卒中风险降低56%,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提供有效治疗药物,为中药救治急性心梗找到了循证新证据。”杨跃进指出,“该研究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课题成果之一,研究论文在全球四大医学顶刊之一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华盛顿医学院心内科理查德·巴赫教授在述评中指出,CTS-AMI研究符合现代循证医学研究标准,其成果是近10年来对急性心梗治疗的重要突破。”

杨跃进强调:“通心络可显著降低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及再梗风险,这与该药对微循环内皮细胞和缺血心肌的双重保护作用密不可分。系列基础研究和问鼎JAMA的CTS-AMI临床循证研究,均发现通心络能防治心肌梗死后心肌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并显著降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不仅为心肌微血管病找到了有效中药,也为‘中、西医结合’找到了最佳结合点。解决微循环功能障碍,中医药大有作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