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检查时发现有肠道息肉,一般医生会建议择机切掉,或者当时就顺便切掉,但是,很多人会问:“发现肠息肉怎么办?需要开刀吗?疼不疼?切除后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发现肠息肉怎么办?要切吗?
约90%的大肠癌是肠息肉一步步演变而来的,因此发现一般要切。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内镜下切除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一般息肉不需要手术治疗(开刀),药物治疗*并不明显,因此发现息肉建议内镜下切除。
二、肠息肉切除会不会感觉到疼痛?
切除小的息肉,一般不会感到痛;原因在于我们身体有两套感觉神经支配我们的身体各个器官。
支配我们人体皮肤的神经对切割、挤压、打击这种外力作用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
我们的肠道深藏在腹腔内,基本不会遇到切割、挤压这种情况出现,所以胃肠道神经对切割挤压等外力作用没什么感觉。
相反,对牵拉、扩张等外力作用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比如炎症导致的充血水肿牵拉,肠梗阻导致的肠道扩张都会产生比较明显的疼痛。
急的阑尾炎、急的胰腺炎、肠梗阻等都会有明显剧烈的疼痛。
所以检查中发现比较小的息肉(小于0.5cm的)可以顺便切除,并不会感觉到疼痛。
三、为什么有的医院不在做检查时当即切除,还要再预约一次呢?是不是为了多收费?
这涉及到以下几个原因:
1、比较大的息肉,在无麻醉切除过程中也会产生牵拉疼,患者会不自觉地挪动身体,这样会影响肠镜医生对肠镜以及手术刀的把控,这样会增加手术的出血的风险。
2、切胃息肉的时候,如果非麻醉状态,患者可能会产生恶心和呕吐,也会影响医生的操作。
上述这两种情况,一般医生不会立即摘除息肉,而是建议你择机做一个无痛胃肠镜,再予以切除。
3、有的息肉基底比较宽,盲目直接切除会有出血的风险,要抽血查一下凝血功能也就是血液凝固时间是正常的再切,会比较放心点。
4、有些人由于有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药,这类人群如果发现比较大的息肉也不能马上切除,因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有增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风险,万一真的切出血了在非麻醉状态下止血也是比较麻烦棘手的一件事情。所以这一类人也是要重新预约时间再来切除。
5、息肉大于2cm的息肉要排除一下有没有癌变的可能,有没有往更深的肌肉层生长了,所以要重新预约一个时间做一下超声胃肠镜,必要时还要进一步检查一下CT和磁共振等。如果息肉已经癌变并且已经往粘膜下深部生长那就不适合在胃肠镜下切除了,要进一步开刀做手术切除。
四、切完息肉后要多久复查?
因为大肠息肉术后容易复发,所以应定期复查肠镜,复查的频率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单个良性大肠息肉摘除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大肠镜,连续2~3年检查无异常,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大肠镜。
多个良性大肠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大肠镜检查。
增生性息肉因生长较慢,病人可1~2年随访1次。
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内瘤变的,病人随访时间要适当缩短,一般为6个月~1年。
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和锯齿状腺瘤容易复发和癌变,应当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复查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
有家族史的,要根据病理结果,遵医嘱进行更为频繁的复查和监测。
需要注意的是,90%的人长有肠息肉却没有任何症状,除非息肉非常大了,或者癌变了,才会有腹痛、便秘、便血等症状。
我们发现的胃肠道息肉,几乎全部都是做胃肠镜体检的无意发现的,所以消化科医生建议:
即使没有任何胃肠道的不适,如果到了40岁,也应该尽早做一次肠镜,此时,如果有息肉,大多都还是良性的,及时切除掉,就能防止演变成肠癌。
特别是有胃肠癌家族史的朋友,更要提前到30岁左右做一次肠镜,这样更为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