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几年医学发展迅速,但心衰发病率则有增无减。这跟人口老化,心脏病发作存活率改善和致病因素几率提高有关系。其实心衰患者就跟患有末期肿瘤病症病患一样,5年存活率有限,大概只有30%。
导致心脏衰弱的原因有心肌梗塞或心脏病发作、高血压、心脏瓣膜缺陷和心肌病(家族性/遗传性或后期心肌炎,酒精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常伴有其他病况如肾衰、FK3、脑中风,以致在料理方面需要各方面的照顾。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典型心衰,指的是病人由于心肌泵功能失常,导致血液循环受影响,水分排除失调,引发身体水肿。典型心衰症状包括在休息或运动时出现气短,呼吸困难、乏力、疲劳。严重的病人还可能在夜间睡觉时因呼吸困难而苏醒。
体内积水也是心衰典型体征,病人会发现脚踝关节水肿,腹部膨胀。医生检验时会诊断出肝大,肺部杂音,胸腔积水等。心衰如不及时治疗,会逐渐演变成心脏*性受损。症状会日益加重,日常生活起居和工作受影响,YAO物治疗也发挥不了作用,而*终需要心脏移植手术或死亡。
注意体重留意水分
其实适当的护理能有效地缓解心衰症状,防止心脏进一步恶化,可降低因并发症而需要住院的几率,甚至延长生命。在日常生活当中,如能作出调整,便能有效地改善病情。
>注意饮食中水分盐分摄取量
盐是我们饮食中钠的主要来源,大量的摄取能导致心衰病人肾脏排水功能失调,使水肿问题加剧恶化。
一般心衰病人水分摄取每天不应超过1.5公升,差不多相等于大瓶装的矿泉水。这其中包括咖啡、茶、汤、粥和服YAO时所喝的水。注意自己体重很重要,体重的增加可能意味着体内有过多的水分,需要马上调整(如减少水量或增加利尿剂YAO量)。
我们日常食物多含有钠的成分。心衰病人尽可能烹煮时不加食盐(氯化钠)、酱青、酱油等。钠除了天然来源(许多动植物产品都含有钠),也可能在加工食品准备过程中加入如咸蛋、咸鱼、菜脯等。钠含量较高的食品包括味精、烟熏加工或腌制的鱼或肉,调味料如酱油、蚝油,高盐分零食如马铃薯片、酸梅、咸味果仁,冷冻即食食品如比萨、印度煎饼,高汤调味食品如快熟面,罐头食品如午餐肉,酸辣汤等。
病人须少吃盐,选择吃新鲜食品,少吃加工食品,不选择含油盐分的调味品,而改用天然调味品,如香料或柠檬汁等。除了注意水分和盐分的摄取,病人也应当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少吃含高脂肪、胆固醇食品,多吃纤维素,少吃糖分来保护心脏。健康均衡的饮食也能控制体重,不增加心脏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