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健康专栏 > > 正文

高温警惕中暑热射病 中暑热射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高温警惕中暑热射病,在夏季炎热的天气里,如果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工作或活动,则有可能导致出现中暑的情况。轻度中暑时可表现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等,其中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与热射病。

一、先兆中暑

当患者体温略有升高(通常高于38℃),并伴有皮肤灼热、干燥无汗、体温升高等表现时,提示可能已经发生先兆中暑。此时应迅速将中暑者转移到阴凉处,并且补充水分,一般经过休息后症状即可得到缓解。

二、轻症中暑

若中暑患者的体温逐渐升高至38-40℃,并有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干渴、血压下降、脉搏细数等症状,但神志清醒,则属于轻症中暑。对于此类情况应及时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适当饮用淡盐水或者清凉饮料帮助解暑降温。

三、热痉挛

热痉挛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内钠流失过多所引起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四肢及躯干部肌肉群的肌痉挛疼痛,以及低氯性碱中毒血清离子失调等电解质紊乱的症状。热痉挛发作时应注意及时补液,以纠正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并且给予吸氧治疗,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四、热衰竭

热衰竭主要是因为机体丧失大量的体液而引起的脱水、失盐、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临床表现除发热外,还可伴随头晕、心率加快、血压偏低、血糖降低、乏力、口渴、尿少、肌肉痉挛等表现。热衰竭患者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救治,如使用冷水浸湿清洁的毛巾擦拭身体,从而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同时还需遵医嘱静脉滴注平衡盐溶液来补充丢失的体液。

五、热射病

热射病是指因热量摄入过多,或环境温度过高所致的严重中暑类型,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临床上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两种。热射病的主要表现有体温急剧上升、剧烈头痛、呕吐、皮肤极度干燥、无汗、昏迷、脉搏细弱、呼吸急促等,一旦怀疑为热射病则应立刻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如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液体复苏、药物治疗、血液净化、对症支持处理等。

日常生活中预防中暑的方法主要包括:避免烈日暴晒,尽量不要在中午时外出;随身携带遮阳伞、防晒帽等物品,必要时可以涂抹防晒霜;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穿着宽松、透气的衣服,以便于散热。

中暑热射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中暑常发生在高温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是以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通常将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上述三种情况可顺序发展,交叉重叠。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的急诊,表现为高热(一般体温大于摄氏40度)和神智障碍。临床上分为劳力型和非劳力型两种类型。劳力型一般多发生于高温环境,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和剧烈体运动时,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劳动数小时后发病,此类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急性肝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非劳力型指的是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截瘫患者,临床表现为皮肤干热发红,多数病人无汗。直肠温度常在摄氏41度以上,病初可有各种行为异常和癫痫发作,继而可发生谵妄,昏迷,瞳孔对称缩小,终末期散大,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

上一页2/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