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22周一定要做好糖筛查
1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标准更加严格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妊娠期发生糖尿病。一旦患上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特别大。不仅容易发生巨大儿、小孩发育过小、胎儿脑部发育不良、肺部发育滞后、心脏发育迟缓等情况,还容易出现死胎、临床新生儿低血糖等情况。
小蓝在30岁那年怀上了BB,在怀孕前,她的血糖很正常,身体也很健康,因此也未曾做过什么产检和尿检。在孕期32周的时候,她突然感觉胎动减少,才迅速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及医生确诊,发现她已经是患上了妊娠糖尿病,而且胎儿已为死胎。在医院做完引产之后,小蓝又被确诊患上了二期糖尿病。小蓝在伤心之余更觉得百思不得其解,怀孕前明明很健康,根本毫无血糖高的症状,怎么会患上妊娠糖尿病?经过医生详细检查询问,才发现,原来小蓝正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之一,她的父亲曾经是糖尿病患者,有家族遗传史。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越来越受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妊娠期发生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指孕妇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但不包括妊娠前已经存在的糖尿病有研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达9.16%,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筛查标准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标准更加严格
2011年7月1日,卫生部发布了新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行业标准,并于2011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此标准最大的变化在于确诊的血糖量数值标准的变化。旧标准中,糖耐量的正常数值为空腹、服用葡萄糖后1H,2H血糖值分别小于5.6mmol/L、10.3mmol、8.6mmol,任何一点血糖值异常都可以诊断为妊娠糖尿病。新标准中的数值则缩小为5.1 mmol/L、10.0 mmol/L、8.5 mmol/L。数值缩小这意味着筛查标准更加严格,将有越多的妊娠妇女可能被列入妊娠糖尿病的行列中。
“诊断标准变化意味着妊娠糖尿病应该引起比以往更大的重视。其实,并非以前妊娠糖尿病患者就少,而是很多人并未发现。因为妊娠糖尿病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为什么以前我们没有发现那么多妊娠糖尿病病人,现在数据却不断攀升了呢?除了诊断标准更加严格了外,事实上是因为妊娠糖尿病具有隐蔽性,很多没有体检、产检、尿检意识或者检查条件的孕妇,即使是自己患了妊娠糖尿病也不知情,不代表没有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由于妊娠糖尿病的发生机理和普通二期糖尿病有异,也没有二期糖尿病那样的“三多一低”(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典型表现,不易察觉。很多患上妊娠糖尿病的病人在妊娠前都没有糖尿病,所以容易被忽视。
图片素材来源于华盖
容易患上妊娠糖尿病的一般有以下几类群体:
(1)年龄大于35岁的高龄产妇
(2)孕前超重或过于肥胖、有糖耐量异常史和多囊巢综合征者
(3)有糖尿病家族史;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流产史、巨大儿分娩史、胎儿畸形和羊水过多史的孕妇。
以上三类产妇都比较容易患上妊娠糖尿病。一旦患上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特别大。不仅容易发生巨大儿、小孩发育过小、胎儿脑部发育不良、肺部发育滞后、心脏发育迟缓等情况,还容易出现死胎、临床新生儿低血糖等情况。一旦患上了妊娠糖尿病,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以及做好生活方式干预调控,就很容易演变为二期糖尿病,且很难恢复。
应对措施
18-22周一定要做好糖筛查
所以无论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及二期糖尿病病史,一定要在18-22周的时候就开始做好糖筛查,以确定是否有妊娠糖尿病,不能因为感觉身体毫无其他特殊病症就掉以轻心。
面对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医生认为要提高她们认识到预防及治疗妊娠糖尿病的重要性,要对自身的疾病有比较好的自我理解能力。要做好血糖的自我监测,进行记录,并分析血糖波动的原因。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饮食与运动是预防与治疗妊娠糖尿病的最重要手段。由于孕妇的特殊角色,给治疗糖尿病带来了困难,既然要保证能量摄入平衡,保证母亲、胎儿的生理需要,又要有效控制饮食,所以建议有妊娠糖尿病的病人最好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标准体重计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及运动强度消耗等来制定饮食方案,合理安排餐次,尽量少吃多餐。孕妇一定不要多睡少动,还是要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如散步。早期的轻度患病者可以通过饮食及运动进行血糖调控,但是如果程度较重则是需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早期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
一个人的身体内是在不停的循环运作的,血液通过心脏的跳动输送到人体的每一个部位,体内各个细胞器官相互作用,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身体机能,但是如果体内循环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问题,生病也会造成身体内循环改变,那么改善微循环的药物都有哪些?
2,5-二羟基苯磺酸钙,一种微循环改善剂,国内外专家预测将带来保健预防治疗的全新概念,畅通微循环从而引发一场微循环疾病预防与治疗的革命;对糖尿病血液流变学上的"三高"现象即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血液的高粘滞性和血小板的高凝聚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抗凝血药,临床常用的有肝素、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口服抗凝药(华法林)。防治微循环障碍,在临床和实验中都已证实其疗效:防治凝血因子的消耗,及时中止凝血过程的发动,阻止阻塞微循环血流的微血栓继续形成。
末梢微循环不良的情况一般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麻木,皮肤温度降低等情况。这种情况可以使用脉络宁,丹参注射液等药物进行输液治疗,平时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不要吃辛辣刺激性过大的食物,不要喝酒,不要吸烟,可以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明确情况以及原因,做出针对性的治疗。改善微循环药物如曲克芦丁,脉络宁,丹参,川芎嗪,红花等均可起到治疗效果。
如果是糖尿病,目前血糖控制正常,但是出现脸部浮肿及腿部浮肿,而且有微量蛋白尿,考虑可能存在糖尿病早期肾病,需要引起注意需要科学治疗。需要选择一些调节血脂,预防血栓的药治疗。另外也可以改善肾脏功能的药物治疗,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