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眩晕症 > 正文

眩晕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眩晕的病因有上百种病,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 1.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是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症状重,病情轻。 (1)梅尼埃病:以发作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及眼球震颤为主要特点,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和出汗,发作多短暂,很少超过2周。具有复发性特点。 (2)迷路炎:多由于中耳炎并发,症状同上,检查发现鼓膜穿孔,有助于诊断。 (3)内耳药物中毒:常由链霉素、庆大霉素及其同类药物中毒性损害所致。多为渐进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常先有口周及四肢发麻等。水杨酸制剂、奎宁、某些镇静安眠药(氯丙嗪、哌替啶等)亦可引起眩晕。 (4)前庭神经元炎:多在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后突然出现眩晕,伴恶心、呕吐,一般无耳鸣及听力减退。持续时间较长,可达6周,痊愈后很少复发。 (5)位置性眩晕:病人头部处在一定位置时出现眩晕和眼球震颤,多数不伴耳鸣及听力减退。可见于迷路和中枢病变。 (6)晕动病:见于晕船、晕车等,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中枢性眩晕 2.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症状轻,病情重。 (1)颅内血管性疾病: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锁骨下动脉偷漏综合征、延髓外侧综合征、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病和小脑出血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听神经纤维瘤、小脑肿瘤、第四脑室肿瘤和其他部位肿瘤等。 (3)颅内感染性疾病:颅后凹蛛网膜炎、小脑脓肿。 (4)颅内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 (5)癫痫。 以上疾病可有不同程度眩晕和原发病的其他表现。 其他原因的眩晕 (1)心血管疾病:低血压、高血压、阵发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 (2)血液病:各种原因所致贫血、出血等。 (3)中毒性:急性发热性疾病、尿毒症、严重肝病、糖尿病等。 (4)眼源性:眼肌麻痹,屈光不正。 (5)头部或颈椎损伤后。 (6)神经症。 (7)椎动脉型颈椎病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