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免疫抑制药的使用
在欧洲、美国和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使用泼尼松(强的松)加或不加硫唑嘌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多用于有心力衰竭而用一般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重病人,治疗前后用心内膜心肌活检随诊,治愈率只有3.17%,好转加痊愈占42.9%,死亡及恶化占38.1%,可见对重症合并心衰的心肌炎,用免疫抑制药治疗只能争取1/2的机会。少数病例长期使用这种药物往往继发危及生命的周身感染。
6、维生素C的应用
维生素C有促进心肌病变的恢复、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和纠正心源性休克的作用。剂量为100~200mg/(kg·次)加5%葡萄糖20ml静脉缓注,1次/d,急性期疗程4周。
7、改善心肌代谢药物
三磷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及泛癸利酮等均可应用,1次/d,肌注,亦可静脉缓滴极化液。
8、心肝宝
可直接作用于心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状态,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且具有活化T和B细胞、激活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及抑制抗体形成作用,剂量:5岁以上4粒/次,3次/d;5岁以下3粒/次,3次/d,根据目前国内学者研究多作为综合治疗中的一种方法,单独使用效果似不够理想。
9、心源性休克治疗急性重症心肌炎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必须进行抢救。
输液:为了恢复有效循环量,应静脉输液,但不可过多过快,防止加重心脏负担,全天总入量1000~1200ml/m2(每天30~50ml/kg),其中先给低分子右旋糖酐10ml/kg可在1~2h输完,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而后将余液匀速在22~23h内输入,有酸中毒者可加5%碳酸氢钠。
维生素C:每天100~200mg/kg,开始即刻静推、如注射后血压上升不稳定,半小时后再重复1次,血压可渐正常,全天可用3~5次。
升压药:①间羟胺(阿拉明):为β受体兴奋剂,可增强心肌的应激性,收缩力及周围循环阻力,由于本药有效作用时间短,故需将药10~20mg加入10%葡萄糖100ml缓慢静点,以维持血液有效浓度。②多巴胺:为β受体兴奋剂,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对肾及内脏血管扩张作用。对心率无影响。用法:10mg加入10%葡萄糖100ml,以每分钟1~10μg/kg速度缓缓静滴。根据病儿血压调整速度及浓度。
吸氧、纠正心律失常: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每天0.2~0.4mg/kg静点,休克好转后逐渐减量至停用。10.对症治疗烦躁不安时可用镇静药,有感染时可给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