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烧伤休克 > 正文

烧伤休克有哪些症状

二、烧伤休克时微循环的基本变化

1、微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1)缺血性缺氧期:烧伤的强烈刺激,经脊髓上行神经束及其他传入神经束,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传入中枢,经过神经系统内的整合作用,促使下丘脑及脑下垂体的功能加强,既有防御代偿意义,也能造成损害,交感神经在神经内分泌功能加强的调节下强烈兴奋,肾上腺素血下浓度可增为正常值的100~150倍,去甲肾上腺素可增至50~100倍,儿茶酚胺可增至30~300倍,它们作用于微循环血管,使那些α受本占优势的血管强烈收缩。

烧伤不仅在局部,甚至在远隔部位也能引起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可以渗出并从局部创面丧失大量血浆液体,特别是大面积烧伤,直接导致血容量的下降和循环血量的减少,处于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血管床不发生收缩反应,则血压将不可避免地显著下降,此时,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反射呈升压反应,通过交感神经使微循环血管平滑肌收缩,有利于维持血压和增加回心血量。

烧伤时,由于上述主要原因引起的微循环变化,使微循环的营养性血液灌流量大为减少,特别是α受体占优势的部位,如皮肤,粘膜,肾,胃,脾,肠的肠系膜上动脉供应区等,经动,静脉短路的血流量加多,造成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先发生代谢改变,继之发生器质性改变,此期,若抗休克措施(如疼痛的消除,血容量的休克,血管痉挛性收缩的解除等)未能及时且有效,则疾病将继续发展。

此期的变化,除造成缺血缺氧等对机体极为有害的一面外,也还其适应代偿的另一面,例如增加外周阻力,有利于大动脉平均动脉压的维持;缩小机体广大区域的微循环血管床的容量,以使生命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在一定时间得到保证;贮血器官收到收缩时,贮血投入循环有使循环血量增加的效应,目前认为,微循环对于组织,细胞的血液灌流量的变化比动脉压的变化更为重要,应当既要注意动脉压的临床参考价值,又要更加注意到微循环的变化及其防治,在治疗中如重视微循环的改善,效果会有明显提高。

上一页2/1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