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散发性甲状腺肿 > 正文

散发性甲状腺肿是怎么引起的

④表皮生长因子(EGF):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表明,EGF可刺激甲状腺滤泡细胞的增生,TSH可以加强EGF与甲状腺细胞表面的EGF-R结合,同时可加强EGF对甲状腺细胞的有丝分裂。

⑤血管生成因子: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需要血管床的增生,以维持营养供应。因此,在散发性甲状腺肿发生过程中有血管生成因子参与作用。甲状腺滤泡细胞可通过旁分泌FGF,刺激内皮细胞增生。体外实验表明TSH可刺激甲状腺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加,从而促进内皮细胞增生。

⑥内皮素:ET-1主要由血管内皮合成,ET-2、ET-3主要由血管平滑肌细胞合成。ET的受体有ETA和ETB。ETA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上表达,参与血管收缩。ETB在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参与一氧化氮(NO)、前列腺环素和利尿钠多肽的生成的作用。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NOSI,NOSⅢ)表达水平可上升,如加入NOS抑制物,可降低血管的增生。体外实验显示ANP可以抑制甲状腺细胞释放甲状腺球蛋白,而TSH可以下调甲状腺细胞ANP受体的数目。另外,ET-1和ANP都可以调节内皮细胞VEGF的合成,ET-1刺激VEGF的合成,ANP则抑制VEGF的合成。因此,在甲状腺肿的发生过程中,VEGF、ET-1、ANP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血管生成。

⑦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甲状腺细胞可以分泌HGF,而HGF是甲状腺细胞强烈的有丝分裂原。

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制中,缺碘引起的TSH水平的升高起着关键作用,而对于散发性甲状腺肿,血清TSH水平一般不升高,TSH与多种生长因子相互作用,从而决定散发性甲状腺肿的发生、发展。细胞内碘水平较低可能是散发性甲状腺肿的结果,而非诱因。

(5)自身免疫散发性甲状腺肿组织可表达HLA-DR抗原,表达HLA-DR抗原的上皮细胞可以自身递呈抗原,激发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具有刺激甲状腺细胞生长的作用。

2、病理:本病的组织学改变视病因及病期有一定差异。在早期,甲状腺呈弥漫性轻度或中度增生肿大,血管增多、腺细胞肥大。当疾病持续或反复恶化及缓解时,甲状腺因不规则增生或再生,逐渐出现结节。随病情发展,由于腺泡内积聚大量胶质(胶性甲状腺肿),形成巨大腺泡,滤泡上皮细胞呈扁平,腺泡间结缔组织和血管减少。至后期,部分腺体可发生坏死、出血、囊性变、纤维化或钙化,此时甲状腺不仅体积显著增大,且有大小不等,质地不一的结节。甲状腺结构和功能的异质性,一定程度功能上的自主性是本病后期的特征。

上一页3/3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