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BCT如此受大家的青睐呢?当然要有研究数据来背书。
首先,一项发表在《Lancet》的临床研究显示,无论淋巴结阳性还是淋巴结阴性,“肿瘤切除(L)+放疗(R)”治疗的10年、15年生存率都明显高于仅仅“肿瘤切除(L)”治疗的患者,所以,推荐的BCT方式是:L+R。
进而,大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显示,“乳腺切除术(M)”与“L+R”的10年生存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基于人群的随访观察则提示:“L+R”治疗的生存期甚至要长于“M”治疗;同时,显而易见的是“L+R”比“M”治疗可以实现更佳的美容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L+R”治疗的疗效不错,还能保持乳腺外形的完整,那么,放疗的加入会增加相关风险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L+R”中“R”治疗的范围,发表于NEJM的MA20和EORTC两项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相对于不放疗,针对锁骨上区及内乳区淋巴结的放疗可以提高远处无复发率(DDFS)和总体无复发率(DFS),尤其对于右侧乳腺癌来说,内乳区淋巴结照射可以进一步降低乳腺癌相关死亡风险,提高总生存,但不能降低远处复发风险。所以,对于接受BCT治疗的患者,推荐的放疗方式是:锁骨上区淋巴结+内乳区淋巴结联合照射。
不可否认,传统的放疗可以引起心脏损伤(尤其对于左侧乳腺癌来说),进而造成不可逆的心功能下降。但是,近年来放疗技术突飞猛进,相对于传统的放疗,现代放疗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比。比如:1)以CT为引导的放疗计划能够更加完好地兼顾乳腺和淋巴结;2)通过适形放疗技术、呼吸控制、俯卧体位等防护措施,可以减少心脏的射线受量。
下图显示了不同时代、不同放疗技术条件下心脏放射受量的变化,可以看出,现代放疗技术条件下,左侧乳腺癌放疗时的心脏射线受量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