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在对昏迷的病因进行分类的问题上,国内外学派很多,其中比较着名的分类有下列3种。
1.Adams的昏迷病因分类 本分类主要根据有无脑局灶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改变,将昏迷的病因分为三大类,它由Adams(1977)所提倡使用。此种分类能较客观地对昏迷的病因做出鉴别诊断,适宜于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使用。
(1)无局灶症状和脑脊液改变:
①中毒:如酒精、巴比妥、鸦片等。
②代谢障碍: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艾迪生病危象、肝性脑病、低血糖、脑缺氧、肺性脑病等。
③严重感染:肺炎、伤寒、疟疾、华弗综合征等,脑脊液血性或白细胞增多,常无局灶性症状。
④循环休克。
⑤癫痫。
⑥高血压病及子痫。
⑦高温及低温。
⑧脑震荡。
(2)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血性或白细胞增多,常无局灶性症状:
①蛛网膜下隙出血。
②急性脑膜炎。
③某些脑膜炎。
(3)有局灶症状,伴或不伴脑脊液改变:
①脑出血。
②脑梗死。
③脑脓肿。
④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脑挫伤。
⑤脑肿瘤。
⑥其他:颅内静脉炎、某些病毒性脑炎、播散性或疫苗接种后脑炎。
2.Plum学派的分类 Plum学派(1979)对昏迷病因的分类,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分类方法。他们根据瞳孔改变、眼球运动、呼吸型式、运动功能等脑功能的床旁监测,从神经定位诊断的观点出发,将昏迷的病因归纳为3类:
(1)幕上肿块性病变:
①脑出血。
②脑梗死。
③硬膜下血肿。
④硬膜外血肿。
⑤脑肿瘤。
⑥脑脓肿。
⑦脑寄生虫病。
(2)幕下肿块或破坏性病变:
①小脑或脑桥出血。
②脑干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