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治疗文章 > 感染性休克 > 正文

感染性休克治疗原则 感染性休克治疗原则与临床表现

感染性休克治疗原则

严重感染特别是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常可引起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亦称脓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sepsis syndrome)伴休克。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除积极控制感染外,应针对休克的病生理给予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消除血细胞聚集以防止微循环淤滞,以及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等。下面将简单介绍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一、感染性休克的病因治疗

在病原菌未明确前,可根据原发病灶、临床表现,推测最可能的致病菌,选用强力的、抗菌谱广的杀菌剂进行治疗,在分离得病菌后,宜按药物试验结果选用药物。

二、感染性休克的抗休克治疗

1、补充血容量: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是感性性休克的突出矛盾。故扩容治疗是抗休克的基本手段。扩容所用液体应包括胶体和晶体。各种液体的合理组合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恒定。胶体液有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白蛋白和全血等。晶体液中碳酸氢钠复方氯化钠液较好。休克早期有高血糖症,加之机体对糖的利用率较差,且高血糖症能导致糖尿和渗透性利尿带出钠和水,故此时宜少用葡萄糖液。

2、纠正酸中毒:根本措施在于改善组织的低灌注状态。缓冲碱主要起治标作用,且血容量不足时,缓冲碱的效能亦难以充分发挥。纠正酸中毒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恢复血管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性,并防止DIC的发生。

3、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旨在调整血管舒缩功能、疏通微循环淤滞,以利休克的逆转。

4、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重症休克和休克后期病例常并发心功能不全、呼吸窘迫综合征、脑水肿、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应积极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三、感染性休克的的预后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1、如治疗后患者神志清醒安静、四肢温暖、紫绀消失、尿量增多、血压回升、脉压增宽,则预后良好。

2、原发感染灶能彻底清除或控制者预后较好。

3、伴严重酸中毒和高乳酸血症者预后多恶劣,并发DIC或式器官功能衰竭者病死率亦高;④有严重原发基础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或其他恶性肿瘤者休克多难以逆转;夹杂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心脏病等者预后亦差。

感染性休克的定义

准妈妈们在怀孕的期间会感觉到身体的变化,由于宝宝的快速成长,会将准妈妈身体内的许多器官压迫在狭小的空间里,从而引发不适应,这就需要准妈妈去逐步适应了。有一些孕妈会出现休克,这使得我们很是担心,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后果不敢想象,导致休克的原因是什么呢?

产科休克仅指发生于孕产妇特有的休克,系指与妊娠、分娩有直接关系发生的休克。产科休克以失血性休克为主,其次为感染性休克和其他特殊原因所致的休克,故将产科休克分为失血性休克和非失血性休克两种。患者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口唇、肢端发绀,出冷汗、脉搏细速、脉压差低。

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一般诊断不难,有出血和感染史,重要的是早期诊断。过去对休克的诊断主要根据血压降低的指标,实际血压降低才诊断已失去良好的治疗机会,休克已是失代偿的表现,进入抑制期。因此,血液灌流量下降先于血压下降,故临床见到短期内大量失血、失液、创伤和持续高热,均应考虑到有发生休克的可能。

引起各种休克的原因虽有不同,但都存在相对和绝对的有效循环量不足。微循环的病理生理变化,随着休克的进程而有不同的障碍,所以对休克的治疗原则应尽早除去导致休克的原因,补充血容量,纠正微循环障碍,增进心功能,恢复正常机体代谢,根据休克不同分期给以相应治疗。

对于已经怀孕的女性来说,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非常多的,因为不单单是母亲的摄入,宝宝的营养需求也是需要通过妈妈的饮食去进行补充。合理的安排膳食,少食多餐是非常好的一个饮食习惯,并且需要坚持适量的运动,才是对身体最好的。

上一页2/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