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肝癌,做好三件事足矣
3月18日是第17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主题就是“早防早治、预防肝癌”。怎样才能预防肝癌?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保肝方法?我们一起听听王东医生在防治肝癌方面的诊疗经验吧!
筛查: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
“肝癌早期没有症状,出现症状再去就诊则为时晚矣,因此早期发现是获得更佳疗效的唯一途径。”王东医生表示。现代医学诊断手段特别是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的早期肝癌得以发现,提高了肝癌患者总体治愈率。
根据《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和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治指南”,肝癌的高危人群包括:HBV、HCV感染者、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长期嗜酒及肝癌家族史者,此类人群在35-40岁后,应每6个月进行血清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一旦发现AFP升高或肝区“占位性病变”时,应采用更为精确的CT和核磁共振检查。
当然,不少人在体检时发现肝脏结节后就担心是肝癌,其实在没有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多数肝脏结节属于良性病变,如血管瘤、局灶结节样增生等。这些良性病变不会癌变,但需注意千万不可将肝癌误诊为其他良性病变,同时对于肝脏良性结节也应定期复查。
治疗:早期肝癌选择根治性方法,能耐受手术者首选切除。
对于早期肝癌,应选择根治性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消融等方法,目前早期肝癌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达50-70%,如何通过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手段为早期肝癌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延长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是临床医生最为关注的问题。
王东医生认为,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肝功能、肿瘤大小、数目、位置,各医疗单位技术力量及患者意愿等进行全面考虑,选择合适的初始治疗手段。能够耐受手术者首选切除,对于位于肝脏深部、直径<2cm的单个肝癌,局部消融治疗可达到与手术切除相似的疗效,肝移植则适合那些肝功能较差的患者。
预防:控制病毒感染、限制酒精、改善生活习惯。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黄帝内经》就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而对于肝癌三级预防中的一级预防就是预防各种肝癌易感因素。
王东医生认为:“虽然肝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已经证实与肝炎病毒感染、长期大量饮酒、环境以及饮食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肝癌的预防也要先从规避这些高危因素做起。
第一,控制病毒感染和进展:
我国有超过9千万乙肝病毒(HBV)和约4千万丙肝病毒(HCV)感染者。流行病结果显示,乙肝感染率高的地区也是肝癌高发地区,如东南沿海地区,其中乙肝病毒与肝癌关系更为密切。人感染乙肝病毒之后,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对肝脏造成损害。长期的这种损害导致肝硬化,进而引发肝癌。
为此,我国已经把乙肝疫苗列为儿童计划免疫内容,预防乙肝,在某种程度上说也预防了肝癌发生;对于已感染乙肝病毒且处于慢性肝炎者,采用恰当的抗病毒治疗,也可减少肝癌的发生。
第二,限制酒精
近来发现,酒精导致的脂肪肝也会出现肝癌。因为酒中的乙醇需要通过肝脏代谢,完成从乙醇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而乙醇代谢的中间产物乙醛对肝脏细胞有直接性毒害作用。同时乙醇的代谢还会干扰脂肪代谢、激素代谢等体内多种物质的代谢过程。这些过程不仅破坏肝脏细胞,造成肝脏损害;还会加重肝脏解毒和代谢的负担,导致肝细胞脂肪病变,最终导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另外,有研究显示,在乙型肝炎感染患者中,酒精是明确的致癌因素。
王东医生强调:“如果肝炎患者再大量饮酒,就会促进肝癌的发生和进展,特别是那些长期酗酒者。尤其奉劝慢性乙肝患者,不能继续饮酒了,肝炎病毒和酒精损害的双管齐下,肝脏早晚就要彻底罢工了。”
第三、改善生活习惯
不洁饮水,长期食用霉变、含亚硝胺食物,卫生条件差等也是促发肝癌的重要因素。为什么一定不要吃发霉食物?发霉的食物里有黄曲霉毒素,会致肝癌。多种研究均表明,黄曲霉毒素是最强的化学致癌物,在诱发肝癌的能力上,它比已知的二甲基亚硝胺致癌性强约75倍。其中黄曲霉素B致癌性最强,而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又和肝癌密切相关。
黄曲霉毒素,特别是黄曲霉毒素B1在肝脏代谢后可以产生一种环氧化物。在与人类DNA分子结合后就能通过改变DNA复制模板的性质,干扰DNA转录,最终导致细胞的癌变。
为此,不吃霉变食物、积极治疗脂肪肝、规律健康饮食、适当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就能彻底远离肿瘤的侵扰。
专家简介:
王东,男,主任医师,教授,致力于肝胆外科,特别擅长原发性肝癌、各种转移性肝癌的外科手术和综合性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基础研究。分别于2008年在美国的医学中心--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纽约纪念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MSKCC),克利夫兰医学中心(cleveland clinic)访问交流,现为北京大学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优秀教师,国际肝癌协会(ILCA)会员。
自1992年进入外科领域,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在肝癌、胰腺癌、胆管癌等消化道肿瘤治疗领域经验丰富,手术技术精湛,尤其擅长腹腔镜微创肝切除术和射频消融技术,积累了大量肝癌治疗经验。同时配合抗病毒治疗、合理化疗、肿瘤疫苗和细胞治疗等综合治疗,率先开展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测定,明显提高肝癌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部分肝癌患者得到治愈,健康生存超过15年。自2000年以来,已完成数百例次肝脏移植手术,手术技术娴熟,包括再次肝移植、活体肝移植、儿童肝移植、减体积肝移植等,尤其对肝移植长期管理有独到见解,解决了不少疑难杂症,部分肝移植患者已存活10年以上。
中年人预防肝癌三步走
我国肝癌筛查发现的肝癌患者,其癌肿直径小于5厘米者近50%,切除后病人的5年存活率为50%;肝癌直径大于5厘米者,其5年存活率接近0。但总的来说,肝癌的预后仍相对较差。因此,加强肝癌的预防和高危人群的定期监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肝癌预后的关键。
第一步:即病因预防
国内外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病毒性肝炎(乙型和丙型)、黄曲霉毒素污染粮食及蓝绿藻污染饮水是原发性肝癌的最重要病因。因此,我国学者早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改水、防霉、防肝炎”仍然是指导肝癌第一步预防的方针。防止粮食如稻米、玉米及花生、豆类等食物的霉变,饮用卫生、安全的深井水、自来水对于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给新生儿及其他高危人群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是减少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预防肝硬化、肝癌的关键。目前尚无有效的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但在献血员中严格筛查、应用一次性、干净安全的注射器和手术器具,有助于减少其发病率,从而减少肝癌的发生。在肝癌领域中最重要的是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黄曲霉素等与肝癌发生有关的因素预防。
1.防霉改水:产生黄曲霉素的真菌主要生长在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能使玉米、花生和其他粮食霉变,因此要避免食用这些发霉的食物。
2.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最实际和最有经济效益的方法,主要是乙肝疫苗接种。有研究显示,全民性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可在10年后有效地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由10%降低至1.3%。并在16年后使肝癌发病率明显降低。
3.治疗慢性肝炎: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且有抗病毒治疗适应症者,应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治疗可以减少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癌发生率。中西医结合抗纤维化治疗能够延缓、阻断甚至部分逆转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因而也有可能减少肝癌的发生。
第二步:即早发现、早治疗
对慢性肝病患者定期进行甲胎蛋白和B超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一旦确诊,应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有无肝内外转移及病人全身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目前仍认为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手段。经肝动脉导管化学治疗与栓塞、超声引导下肿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或射频、微波治疗也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手段。其他辅助治疗和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高危人群定期做体格检查,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早期肝癌尤其是在体检中发现的,肝癌范围不大,肝硬化不很严重者力争早期手术切除。
目前,早期手术切除肝癌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有的复发后再次手术,这样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可长期生存下来。如果发现不能切除的大肝癌或多发性肝癌,首选的是介入治疗,有一部分病人经一两次介入治疗后病灶缩小可再手术切除。对肝硬化明显不宜手术的小肝癌(直径在3-5厘米之内)或位置不好的肝癌可采用射频消融治疗,也可采用局部酒精注射。近年来由于肝移植的发展,有部分病人采用同种异体肝移植,这是肝病终末病和部分肝癌患者的福音。术后无论是生活质量和存活期都优于其他方法。肝移植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对小肝癌(小于3-5厘米)最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法。
第三步:康复预防
对不能手术或手术后的患者,争取康复治疗,这些患者可采用放疗或中医中药、免疫治疗等方式,以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