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症状文章 > 肝癌 > 正文

熬夜加班拼事业导致肝癌年轻化 肝癌的7大“罪魁祸首”

熬夜加班拼事业导致肝癌年轻化

目前许多年轻人经常熬夜加班、玩耍却忽略了对于身体的定时体检。近日有媒体报道,才24岁的黄女士本来就有“小三阳”,还时常加班,导致体内激素代谢失调,免疫力下降,最近被查出已是肝癌晚期。引起社会各界一片哗然。人们不禁会问,肝癌为什么会如此凶猛?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肝癌?日常生活中又该注意哪些细节?

我国肝癌高发年龄提前至35—50岁

专家介绍,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8.71/100000,居所有恶性肿瘤第四位;死亡率26.04/100000,居所有恶性肿瘤第二位,在消化道肿瘤中占第一位。无论发病率还是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显示,肝癌的高发年龄已由原来的40-55岁提前至35-50岁,地域分布特点是沿海高于内地,东南高于西北。

诱发肝癌的因素多种多样,笼统地讲,是心理因素、生存环境、家族基因、肝炎病毒感染以及化学物质刺激等叠加的结果,这些因素的长期发展会使肝脏纤维化,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就会转化为肝硬化乃至肝癌。

具体说来,肝癌的成因首先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和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现代人生存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尤其是对于40岁上下的中青年男士来说,可能正处于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每天都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晚上又难免回旋于各种交际应酬之中,导致烟酒过量,情绪波动大、饮食失节,生活秩序严重紊乱。对于普通人来说,需要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叠加因素,以降低肝癌的发生概率。

专家表示特别有上诉情状的中青年男士,尤其应该警惕肝癌等恶性肿瘤的侵袭。有调查显示,心理因素和生存环境是导致肝癌发病年龄提前的主要诱因,如长期精神状态不佳、酗酒、生活欠规律的人发生肝癌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人。酗酒会导致脂肪肝、酒精肝,逐渐演变成肝硬化,最终引发肝癌;而吸烟也应尽可能避免,以免对疾病的发生造成促进性的因素。

除心理和环境因素外,导致肝癌的原因还有病毒性肝炎和黄曲霉素等。在肝癌人群中,肝炎患者是最大的发病群体,35%以上的肝癌患者都有慢性肝炎病史,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乙型和丙型肝炎,这两种肝炎病毒的携带者,其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要比正常人高出许多倍。近年来,乙肝新增患者数量得到控制,但是由于人们对于丙肝缺乏足够认知,由丙肝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乃至肝癌的比例连年递增。

除病毒性肝炎外,黄曲霉素为最重要的致癌物质。在霉变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适宜在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中生长繁殖,尤其现在到了夏季,天气逐渐炎热,久置的谷物、蔬菜等最易被黄曲霉素污染。

化学致癌物质方面,包括化学污染、空气和水污染。能引起肝癌的以亚硝酸胺类为主,此外,有机农药、酒精、黄樟素等亦能诱发肝癌。

高危人群要定期监测,早期发现

肝癌早期没有症状,如已经出现了症状而去就诊,多数已经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即预测疾病的可能病程和结局)比较差。早期发现肝癌,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主要途径。

肝癌的高危人群包括慢性乙肝、慢性丙肝、无论何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化,上述人群在40岁后应进行定期检查,半年一次。常规的方法包括腹部超声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均是无创伤的检查。一旦发现异常,采用更精确的方法如CT和核磁共振检查,以便明确诊断。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可被发现的肝癌病灶越来越小,最新型的核磁共振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普美显”与传统造影剂相比,可检测出1厘米以下的微小病灶,更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很多人在体检时发现肝脏内有结节,就担心是肝癌。其实,多数情况是良性病变,常见的结节是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肝囊肿、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等。这些良性病变不会癌变,多数不用特别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误诊,例如,把肝癌结节误诊为血管瘤等,因此,对于已发现的肝脏结节,常需要多种方法检查鉴别,特别是核磁共振在鉴别肝癌和良性结节时用处很大。即便是诊断为肝脏良性结节,也需定期随访复查。

肝癌的7大“罪魁祸首”

由于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患者比较难做到早期发现,而一经发现,多数已经是晚期肝癌了。肝癌是恶性的肿瘤,严重时威胁人体健康及生命。了解肝癌的高发人群,加强日常生活中的警惕和预防。下面请专家详细的介绍下:

中老年人:据临床统计,大部分肝癌都是发生于年龄在4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身上,这是因为致癌因子的作用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甚至长达数十年之久。所以肝癌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50到60岁之间是个高发年龄段。此外,肝癌的发生也与人体的免疫功能衰退有关。人到中年以后,胸腺逐渐萎缩,因而与胸腺内分泌密切相关的细胞免疫功能也逐渐减弱,人体不能有效地排斥异常的细胞,癌症也就趁机萌发。

男性:据研究发现,患有肝癌的男性朋友要比女性患者多得多,肝癌男女之间的比例大概是7-10:1,即男性肝癌病人数是女性的7—10倍。肝癌为什么以男性为高危人群,目前尚无确切的解释。不过,有很多的医学专家分析认为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对某些肝癌致病因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警惕导致肝癌的7大致病原因

肝癌的“罪魁祸首”,也就是致病原因,其实,人们坚持投入大量精力来研究这些病因,无非也是为了能从源头做好预防工作,以达到减少发病的目的。根据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分析,认为肝癌发生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七种“罪行”所导致:

1、水源污染:

饮用水质的严重污染,是肝癌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尤其是污染的沟水,其次为河水,井水最低。故在没有自来水设施的乡村,应提倡饮用井水。

2、病毒性肝炎:

主要是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尤其是乙肝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其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要比正常人高出2~100倍;在肝癌的高发地区,约20%的人可能是乙型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3、黄曲霉毒素(AFT):

以黄曲霉素B为最重要的致癌物质。适宜于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中生长繁殖,尤其是夏季的霉变食物及谷物、饲料等,最易被黄曲霉菌污染而产生黄曲霉毒素,长期食用含此毒素的食物可诱发肝癌。

4、化学致癌物质:

能引起肝癌的化学物质以N-亚硝基化合物为主,如亚硝胺和亚硝酰胺等。此外,农药、酒精、黄樟素等亦均能诱发肝癌。

5、基因突变:

还有人认为,环境中的突变原和病毒作用激发肝细胞分裂反应途径的活化,引起细胞的点突变和基因易位,是加速癌细胞增殖的可能因素。

6、免疫状态:

有人认为肝癌患者血浆中含有一种封闭因子,能抑制细胞免疫并保护肝癌细胞不受免疫细胞杀伤。研究已证明,甲胎蛋白(AFP)就能抑制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7、繁杂因素:

营养过剩(大量营养素)或营养缺乏(如维生素A、B1缺乏)、血色病、寄生虫感染及遗传等,也是诱发肝癌的危险因素。

肝癌的预防要注意肝功能常规检查

一、血清酶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试验:包括血清酶类及血清铁等,以血清酶检测常用。临床表明,各种酶试验中,以ALT、AST能敏感地提示肝细胞损伤及其损伤程度,反应急性肝细胞损伤以ALT最敏感,反映其损伤程度则AST较敏感。在急性肝炎恢复期,虽然ALT正常而γ-GT持续升高,提示肝炎慢性化。慢性肝炎γ~GT持续不降常提示病变活动。

二、胆红素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检测肝脏对某些内源性(胆红素、胆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药物等)高摄取物排泄清除能力,临床的检测胆红素定量的常用,总胆红素(STB)正常情况下成人为1.7~17.1μmol/L其升高常见的有:总胆红素,间接与直接均升高:慢性活动性肝炎,黄疸型肝炎,肝硬变等。总胆红素与间接明红素偏高:血型不合输血,溶血性贫血,新生儿黄疸,恶性疾病等。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偏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毛细胆管发生肝炎,胰头癌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三、血浆蛋白反映肝脏贮备功能的试验:血浆的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是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常规试验。血清总蛋白TP60-80g/L;白蛋白A35-55g/L;球蛋白G20-30g/L。ALb下降提示蛋白合成能力减弱,PT延长提示各种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降低。

四、血清蛋白电泳反映肝脏间质变化的试验:血清蛋白电泳已基本取代了絮浊反应,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和预后,提示枯否氏细胞功能减退,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此外,透明质酸、板层素、III型前胶原肽和IV型胶原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脏内皮细胞、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变化,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密切相关。

上一页5/5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