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胆囊结石 > 正文

胆囊结石是怎么引起的

6、发病与饮食因素饮食习惯

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进食精制食物、高胆固醇食物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精制碳水化合物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囊结石发病已占胆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胆固醇结石为主。

7、发病与遗传因素

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亦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凡有印第安族基因的人群,其胆石发病率就高。以单卵双胎为对象的研究证明,胆石症患者的亲属中发生胆石的危险性亦高,而胆石病家族内的发病率,其发病年龄亦提前,故支持胆石病可能具有遗传倾向。

8、其他因素

胆囊结石的发病亦与肝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胃肠外营养、手术创伤和应用某些药物有关。如肝硬化患者胆石病的发病率为无肝硬化的3倍,而糖尿病患者胆石病的发病率是无糖尿病患者的2倍。

胆囊结石成分主要以胆固醇为主,而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考虑与脂类代谢、成核时间、胆囊运动功能、细菌基因片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二、发病机制

1、胆囊结石的发病机制

胆囊结石的形成机制由于结石的类型不同,形成机制亦不尽相同。在胆囊结石中,约70%~80%为胆固醇性结石,对其确切的形成机制至今尚未清楚,但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形成“成石性胆汁”:“成石性胆汁”是1968年Smiall和Admirand首先提出,他们应用物理、化学的互相平衡理论,将胆盐、卵磷脂和胆固醇三者的关系用一等边三角形表示,并通过模拟胆汁实验,在这个等边三角形内找到了胆汁胆固醇以“微胶粒”形式溶解的区域,在此区域内,胆汁中的“微胶粒”不足以使胆固醇全部溶解,胆汁呈过饱和状态,从而析出胆固醇结晶,即所谓“成石性胆汁”的区域。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多数正常人胆囊胆汁为过饱和,而且肝胆汁的过饱和程度远比胆囊胆汁高,但并不形成胆固醇结石,并提出胆固醇过饱和指数并不能区分正常人和胆固醇结石患者的胆汁了,近年研究也提出“成石性胆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②胆汁中成核因子异常。而造成胆汁胆固醇过饱和常由于胆汁酸盐分泌正常而胆固醇分泌过多,或由于胆固醇分泌正常而胆汁酸盐分泌过少所致。

上一页2/5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