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介素6(IL-6)是诱导B细胞分化和刺激B细胞-浆细胞生长的重要细胞因子,人骨髓瘤细胞体外培养需要IL-6,骨髓瘤患者骨髓中及血清中IL-6水平也显著升高,这些都提示IL-6在本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研究应用抗IL-6单克隆抗体治疗本病,初步报告有一定疗效,但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2)骨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帕米膦酸二钠(博宁,阿可达)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而减轻骨痛和溶骨性病变,用法为60~90mg,静脉滴注,每月1次,可重复使用,新近报道应用OAF抑制剂(SD-7784,Statins)治疗溶骨性病变,已进入临床试验。
4、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适用于不宜手术切除的孤立性骨浆细胞瘤和髓外浆细胞瘤的治疗,同时也是减轻局部剧烈骨痛的有效治疗手段,此外,对于化疗无效的复发性或耐药性患者采用半身放疗或半身放疗加联合化疗,有效率约为50%,放射剂量一般为上半身625cGy,或下半身850cGy,近年来由于骨髓移植的进展,周身放疗多作为移植前预处理措施之一,而不再单独使用。
5、手术治疗
当胸椎或腰椎发生溶骨性病变使患者卧床不起并可能因发生压缩性骨折而导致截瘫时,可以进行病椎切除,人工椎体置换固定术,成功的手术将使患者避免发生截瘫,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6、造血干细胞移植
化疗虽在本病取得了显著疗效,但未能治愈本病,故自20世纪80年代起试用骨髓移植配合超剂量化疗和周身放射根治本病,同基因,异基因,自身骨髓(包括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均已应用于本病的临床治疗。
骨髓移植前的预处理目的在于清除患者体内的瘤细胞并抑制患者的免疫能力使骨髓容易植活,对于本病,多采用大剂量苯丙氨酸氮芥(马尔法兰)140~200mg/m2(-2天)和周身放射(TBI)850cGy(-1天)作为预处理,也有采用卡莫司汀(卡氮芥)120mg/m2(-8天),依托泊苷(足叶乙甙)250mg/m2(-8天,-6天),苯丙氨酸氮芥(马尔法兰)140mg/m2(-2天)和TBI850cGy(-1天)作为预处理,近年来的总结性研究认为,单用苯丙氨酸氮芥(马尔法兰)200mg/m2作为预处理效果相对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