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肺炎可能由感染因素、药物毒性、结缔组织病、环境暴露及特发性因素等原因引起。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可直接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某些化疗药物如博来霉素、甲氨蝶呤等可能诱发肺间质损伤。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疾病常合并肺间质病变。长期接触石棉、矽尘等职业粉尘可导致肺泡炎。部分病例无明确诱因,归类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靶向药相关间质性肺炎的恢复期通常为2-8周,具体时间受药物类型、肺部损伤程度、基础疾病、干预时机及个体差异影响。不同靶向药物对肺组织的毒性差异显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类药物引发的肺炎恢复较快,约2-4周;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可能需要4-8周。CT显示磨玻璃样改变为主的轻度病变,停药后1-2周可改善;出现纤维化改变的中重度损伤需3个月以上恢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肺纤维化患者,恢复时间比健康人群延长1-2倍。出现气促症状1周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2-4周可缓解;延迟治疗超过2周者,50%病例会进展为慢性肺损伤。恢复期需严格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90%以上水平。每日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每次10分钟,配合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C的食材,如鱼肉、猕猴桃,避免产气食物。
间质性肺炎对呼吸黏膜的伤害主要包括黏膜充血水肿、纤毛功能受损、黏液分泌异常、屏障功能破坏及继发感染风险增加。炎症反应会导致肺泡间隔和支气管黏膜血管扩张,局部微循环障碍引发充血水肿。持续炎症刺激使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倒伏、脱落,清除能力下降。杯状细胞增生导致黏液分泌量增加2-3倍,同时炎症使黏液成分改变,黏蛋白含量升高形成胶冻状痰液。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表达减少,使呼吸黏膜通透性增加。黏膜完整性破坏后,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定植率提高3-5倍。日常需保持环境湿度40%-60%,避免接触冷空气和油烟刺激。建议采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鱼肉、西兰花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呼吸康复训练可改善肺功能,具体包括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每周3次、每次20分钟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