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与认知功能下降存在相关性吗?据媒体报道,美国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两项分别来自英国和挪威的大型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新冠病毒感染与认知能力下降存在相关性。
以前的研究报告了新冠感染患者的神经精神改变,例如情绪障碍、焦虑、混乱、谵妄和激越。
无论疾病严重程度如何,COVID-19中也报告了认知障碍,这可能是由于SARS-CoV-2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直接影响或间接CNS受累以及相关的多器官损伤、全身炎症、缺氧或免疫失调。
重要的是,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到感染的急性期之后,也称为“长期新冠后遗症”。
根据研究结果,相较于未感染或未确认新冠病毒感染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4周内、12周内症状康复的研究对象,有相似的轻微认知功能下降,相当于IQ评分降低约3分。
感染后12周症状仍未康复的研究对象,认知功能下降更明显,相当于IQ评分降低约6分;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较未感染或未确认新冠病毒感染的人群认知功能下降则更加明显,相当于IQ评分降低约9分。
不过,专家提醒,这两项研究都是观察性研究,并不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不可避免地存在由选择偏倚、信息偏倚等带来的局限性。此外,研究得出的认知功能下降分数的临床意义还需进一步评估。
有人会觉得新冠病毒原始株在不断变异中毒性已经逐渐变小,现在只不过是一种“大号流感”,预防感染还有必要吗?
专家表示,虽然新冠病毒在变异中致病力逐步降低,但仍需预防感染,因为多次感染会增加“长新冠”的发生风险。预防“长新冠”就要从源头上减少感染的次数。
从个人来说,要做好物理防护,在某个变异株的流行时期,仍有必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从物理上阻隔病毒的传播。
认知功能下降表现有哪些?怎么恢复?
认知功能减退的表现包括,记忆力下降、反应迟缓、注意力难以集中、自理能力下降等。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不同,会慢慢进行性加重,表现比较复杂。
一般情况下患者认知功能减退,常见的初期表现就是记忆力下降,患者会对刚做过的事情失去记忆,重复做已经做过的事。如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表现,就是认知功能下降,慢慢会发展为注意力分散、反应变慢,严重的情况下会发展为自理障碍。
建议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要马上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治疗,避免因延误病情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大脑认知功能受损,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加以恢复,具体如下:
1、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茴拉西坦、吡拉西坦等促思维记忆药物,帮助改善记忆、学习能力,使受损的大脑尽快恢复;使用氨氯地平、尼莫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受损等情况。
2、物理治疗
大脑认知功能受损通常代表衰退,很可能会有脑部病理的存在,所以可辅助使用经颅电刺激、高压氧、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提高疗效,针对脑部原发病进行处理,从而改善认知功能受损。
3、认知功能康复训练
包括针对思维、注意力、思维能力、记忆力等进行训练,可以通过看电视、打麻将、打扑克、听收音机、读报纸、做算术题、玩五子棋等方法锻炼各方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