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单臂、开放标签、非随机的1b期单臂研究纳入一线治疗后进展的晚期PDAC患者,给予Pelareorep、帕博利珠单抗和化疗(5-氟尿嘧啶、吉西他滨或伊立替康)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研究终点包括:安全性和剂量限制性毒性(DLT)、肿瘤反应、呼肠孤病毒复制的评估以及对外周血和肿瘤活检的免疫分析。
结果显示,共招募了11例患者,其中10例可评估疗效。在可评估疗效患者中,1例获得部分缓解(持续17.4个月),2例获得疾病稳定(分别持续9个月和4个月),3例疾病进展。
总体而言,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和27%。中位PFS为2.0个月(95%CI:0~6.8个月),平均OS为3.1个月(95%CI:0~8.7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35%和23%。
在安全性方面,所有患者的中位治疗周期数为3(范围为1~35),对治疗的耐受性良好、毒性可控制。绝大多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1级或2级,包括发热(73%)、寒颤(46%)、疲劳(27%)、头痛(27%)、贫血(18%)、呕吐(18%)、流感样症状(18%)、低血压(18%)、恶心(18%)、中性粒细胞减少(18%)。
此外,对治疗过程中活检标本进行分析发现,在大多数肿瘤组织中Pelareorep呈高水平复制(54.9%~78.4%)。对外周血样本进行T细胞受体测序发现,在治疗过程中有新的T细胞克隆产生。在具有临床获益的患者中,观察到免疫基因表达有较高的外周克隆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