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仗必须要打,按照清零打,因为中国清零的红利还没收割完呢”。对国内当前采取的疫情防控政策,知名流行病学专家曾光近期在接受凤凰网旗下栏目《封面》采访时表示。
从医56年,在公共卫生领域工作42年,这位久经沙场的公共卫生战士,他的发声总能安抚人心。
曾光现年75岁,已记不清经历过多少次流行病“战役”。此次爆发于2019年与2020年交替之际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其退休后再次披挂上阵。
“国家有难需要我的时候,一定要冲上前去!如果让我观敌瞭阵,我会心不安!”还未来得及享受退休生活,他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回忆职业生涯,曾光发现,从年轻时参与工作开始,他便与传染病、与公共卫生紧紧联系在一起。
曾光(图片来源于网络)
1970年夏天,大学毕业后的曾光被分配到河北省最北部的贫困地区——围场县。围场地处海拔1300米以上的塞罕坝,全年无霜期只有56天。“来塞罕坝,体验零下40度的极寒”,今天的旅游宣传语,对当年背着出诊包穿梭于乡间小路上的曾光来说,那是对身心的双重挑战。
相比恶劣的气候,农村缺医少药、众多疾病流行的状况,则更让他忧心。当时,村里的婴幼儿经常会患上麻疹合并肺炎、百日咳等病,致使新生儿的死亡率居高不下。而克山病、碘缺乏病肝癌、胃癌、白血病,在当地也很高发。
凭一己之力能否守护全乡生命周全?被寄予厚望的曾光倍感压力,只能边干边学。乡卫生所没有仪器等检测手段,他就更细致地问诊和为病人查体,尽全力医治每位病人。
9年的农村从医经历,为曾光日后从事公共卫生领域工作积累了宝贵的财富,也让其深感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恢复研究生考试,曾光考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从此,他将公共卫生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长期奋战在我国传染病监测、流行病学研究、公共卫生应急反应和防治对策研究的前沿领域。
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他最先提议关闭当时疫情最严重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又是他首先建议设立小汤山医院。2005年,云南发生肺鼠疫疫情,他率队查清来龙去脉,及时消除隐患。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他在第一时间为公众科学解读疫情,对疫情发展情况审慎判断。
2019年2月,曾光在74岁这一年终于退休。他与脊椎病缠斗多年,如今已不能自如行走,他本可以有另一种选择,过上闲暇的晚年生活,只因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热爱和情怀,让他继续与新冠病毒战斗。
从事公共卫生42年,曾光见证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但公共卫生事业还任重道远,人们尚未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财神跟着瘟神走,瘟神走了财神就走了”,曾光曾这样形容公共卫生的“尴尬”,但他对“疾控人在待遇不高、社会理解不够的情况下,只要国家需要、人民需要就挺身而出、忠于职守,感到非常骄傲”。他在“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中培养的几百名“病毒捕手”,已成为这次阻击新冠病毒战役中的主力军。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理学家张载《横渠语录》中的名句,它曾激励无数知识分子为国为民,亦曾让年轻时候的曾光怦然心动。或许,在曾光的观念里,公共卫生就是他值得花一辈子“为生民立命”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