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复查通过率
终于盼到宝宝呱呱坠地的时刻了!有很多新手妈妈会发现,宝宝出生后不久,医生就在忙碌着给TA做一系列的筛查,比如抽几滴血、做听力检查等。妈妈不免心慌慌的:难道宝宝身体有什么异常吗?
其实,在宝宝出院前,都会接受第一次的健康筛查,也就是新生儿筛查。这就好比是宝宝出生后的“第一次摸底考试”,如果考核通过了,就能以健康的姿态跟着家人回家了。今天就来看看宝宝要接受哪些“考核”吧。
第一关:阿氏评分
通过阿氏评分可以评价新生儿窒息的程度以及复苏的效果,这是国际上公认的评价新生儿出生时状态最简易而实用的方法。
在阿氏评分体系中,满分为10分,包括肤色、心率、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和呼吸五个方面各占2分。需要在宝宝出生后1分钟内进行评分,然后将五项评分相加得到总分。
总分≥8表示正常,而总分越高,说明宝宝越健康。如果宝宝1分钟内评分为0-3分,则诊断为重度窒息,4-7分则为轻度窒息。对于缺氧比较严重的新生儿,需要在出生后5分钟、10分钟时再次评分,直到连续两次评分都≥8分。
这里1分钟以内的评分,是宝宝出生时的情况,反映其在妈妈子宫内的情况;5分钟以及之后的评分,反映的是复苏的效果。不过,妈妈也不用太担忧,绝大部分的宝宝评分都会在7分以上,而且对于评分过低的宝宝,经过专业的医疗处理,一般可以转危为安。
第二关:疾病筛查
新生儿疾病筛查还会通过抽血检查,对一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代谢疾病和内分泌疾病进行筛查,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对宝宝的脑、肝、骨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性的损害。
卫生部规定的新生儿筛查的病种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苯丙酮尿症(PKU)。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还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加所在区域的筛查病种,比如蚕豆病、地中海贫血和半乳糖血症等。
新生儿筛查所采用的方法是——
在宝宝开始吃奶72小时后(哺乳至少6-8次后),从足跟取3-4滴血,然后将血滴在专用的采血滤纸上,室温下晾干,放在4℃的冰箱内保存,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筛查中心。如果筛查结果异常,要及时进行治疗。
第三关:听力筛查
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到怀孕6个月,TA的听觉器官已经基本发育成熟,直到怀孕9个月以前,基本完成听觉神经系统的髓鞘化。因此,宝宝一出生,TA就已经具备了听力能力。
如果宝宝出生后听力有异常,这对TA将来的语言学习是有很大影响的。为了排除宝宝听力异常的情况,医生需要给TA进行听力筛查,如果筛查结果显示异常,需要在宝宝出生后42天复查或直接转到当地儿童听力诊断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宝宝的听力损伤在出生时都能表现出来,有部分宝宝可能因为一些后天性和继发性的原因导致后天听力障碍。因此,建议6岁以内的宝宝,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常规的听力筛查,以排除听力异常的情况。
第四关:行为神经测定
这项测定可以全面了解新生儿的体格发育、行为发育、视听感知能力和神经系统的情况。这项检查只适用于足月新生儿,对于早产儿,需要在孕周纠正至40周后再进行检查。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包括有20个项目,即行为能力6项、被动肌张力4项、主动肌张力4项、原始反射3项和一般评估3项。每一项评分为0、1、2分这三个分度,满分40分,低于35分为异常。
如果检查结果异常,在宝宝出生后第7天要进行重复测定,要是结果依然显示异常,则要在宝宝出生后第12-14天和第26-28天分别再次测定。这样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早期进行干预。
为了宝宝的健康,妈妈可要重视这些新生儿筛查项目,期待每一位宝宝都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新生儿窒息分为几度
误区1:“里三层外三层”
冬天担心宝宝受寒,粑粑麻麻你们是否习惯里三层外三层将宝宝紧紧包裹住,生怕不暖和?但其实冬天过度保暖可不是一件好事情,穿太多裹太严不仅限制了宝宝的活动,影响了机体散热,很容易对宝宝的胸廓造成压迫,限制呼吸,缺乏新鲜空气会使宝宝发生捂热综合征,分分钟会有窒息的危险。
误区2:靠手温判断冷不冷
不少粑粑麻麻都习惯靠摸摸宝宝的小手冷暖来判断宝宝穿衣是否合适,但其实光摸小手来判断冷热可不靠谱,如果宝宝的手长期暴露在外的,自然就冷,即使你给孩子里三层外三层地加衣服,孩子身上都出汗了,小手也可能是冰凉的。
误区3:室内空调温度过高
一到冬天,有些粑粑麻麻会将空调室温调到30℃左右,然而室外温度往往只有几度。如此巨大温差下,当宝宝进出室内外时,就很容易生病。因此,主播要提醒各位家长,在宝宝穿得很暖和的情况下,建议将空调温度控制在20℃左右,同时也不要忘了定时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