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中的女性会经历大排畸和小排畸两项检查,这让不少准妈妈感到困惑,认为两者都是为了筛查胎儿畸形,为何要分开进行。实际上,大排畸与小排畸各有侧重点,任何一项检查都不应被忽视。
排畸检查,简单来说,是孕妇在妊娠初期前往医疗机构进行的排除胎儿畸形可能性的检测。建议检查时间为怀孕20周左右,最迟不超过28周。排畸检查分为小排畸和大排畸两个阶段。小排畸通常在18周进行,采用黑白B超;而大排畸,也称为怀孕中期系统产前彩超,一般安排在24周,使用三维或四维彩色B超技术,这时胎儿各器官已充分发育,羊水量适中,胎儿体积适中,能清晰观察胎儿各项器官的发育状况。
“大排畸”是一种通俗说法,正式名称为“怀孕中期系统产前超声检查”。这一阶段除了监测胎儿发育、胎盘及羊水情况,还会详尽检查胎儿的每个器官和系统,旨在发现大的结构缺陷,因此得名“大畸形筛查”。最佳检查时间是怀孕20至24周,因为此时大多数胎儿结构异常可以被检测出来,若检查时间过早,胎儿较小,器官发育不完全,难以发现结构问题。
整个孕期大约需要进行3到4次B超检查,以持续监测胎儿健康。首次检查在孕6至8周,确认胎心胎芽,排除宫外孕等异常情况。如无出血、腹痛等症状,首次B超也可省略。第二次检查于孕11至14周,评估胎儿颈部透明带,预测染色体异常风险。第三次是关键的大排畸检查,在孕24至28周,检测包括无脑儿、脑膨出、开放性脊柱裂等严重畸形。最后一次检查安排在孕37至40周,主要了解胎儿大小、胎位、胎盘状态、羊水量以及有无脐带绕颈等问题,为分娩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