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症状怎么办
婴儿期的新陈代谢速度非常快,是成人的几倍,这就意味着婴儿体内的水分易于流失。现在取暖条件好,室内温度过高,而有些家长还生怕冻着孩子,给孩子穿着厚厚的棉衣。在这种情况下,极易使孩子脱水。一般根据前囟、眼窝、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和尿量等临床表现即可判断是否脱水,并可估计脱水程度。
1、一周岁以内的宝宝一般囟门尚未闭合,所以只要用手轻轻地摸摸婴儿的前囟门,如果感觉往里凹得比较深,就说明孩子缺水。
2、家长洗净手指,但不要用肥皂,然后把食指伸到宝宝的嘴里,如果感到宝宝的唾液干而黏稠,就说明宝宝缺水,此时应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
3、如果孩子经常有夜间哭闹、烦躁不安等情况,在排除其他原因时,应该考虑到孩子是否缺水。
4、脱水患儿由于身体内水。
宝宝脱水说明他体内的水分不足。和成年人相比,宝宝更容易脱水。如果宝宝在呕吐、腹泻、发烧或出汗时流失了大量水分,而摄入的水分又不足以补充时,就会发生脱水现象。根据宝宝脱水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容易缓解的轻度脱水、中度脱水和危及生命的严重脱水等。
婴儿拉肚子脱水症状怎么办
腹泻俗称“拉肚子”,主要是指原来的大便习惯发生变化;不仅肠蠕动过快,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有粘液,甚至能将肠内有毒和刺激性物质排出体外,对身体有着保护作用。
感染性腹泻避免生食生饮
临床上,腹泻主要可分为:感染与非感染性2大类。前者一般以沙门氏菌、霍乱弧菌,以及葡萄球菌为临床上最常见的腹写原因,也就是一般所谓的“肠胃炎”,通常1天腹泻频率可高达10到20次,且常伴随呕吐、腹痛、冒冷汗等症状。而引起感染性腹泻原因有很多,包括:可能是细菌、病毒感染,或吃了不洁食物等;若是因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腹泻,则常合并有全身肌肉疼痛、头痛、鼻塞、发烧等,这些症状通常会在腹泻的第2、3天开始出现,并持续约1个星期。
慢性腹泻小心肠道癌病变
非感染性腹泻,最常见为肠躁症,属於功能性异常的肠胃疾病,若轻忽通常容易导致慢性腹泻症状。一般而言,腹泻时间少于2周属急性腹泻,2至4周属持续性腹泻,腹泻4周以上则算慢性腹泻。除了肠躁症外,乳糖不耐症、大肠炎症、肿瘤、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感染、药物,也都可能造成慢性腹泻。虽然慢性腹泻看起来比较不严重,但代表的是某种功能的异常,建议就医做“大肠镜检查”检查,以避免肠道产生癌前病变。
拉肚子应补充水分与钾离子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一拉肚子就服用止泻药,或是抗生素。腹泻原因不同,须对症治疗,因此,用药一定要经过医师处方用药,若有腹泻困扰,应和医师讨论决定是否需调整药物种类、剂量,不宜擅自调整用药或停用。不过,若出现腹泻症状时,建议应大量喝水及适度补充运动饮料。因为狂泻时会严重流失钾离子和水分,运动饮料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或是将含葡萄糖的运动饮料与白开水,以1比1的比例稀释喝下,以帮助钾离子再吸收,能有效缓解腹泻,不过适量补充水分比电解质重要,以避免拉肚子拉到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