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母婴育儿 > > 正文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新生儿颅内出血

1、支持疗法

保持患儿安静,避免搬动或尽量减少刺激性操作;维持血压正常,保证热量足够供给,注意液体平衡,纠正酸中毒。

2、控制惊厥

有惊厥时可用苯巴比妥或咪达唑仑和地西洋等抗惊厥药。

3、降低颅内压

对伴有颅内高压者可使用地塞米松每次0.5-1.0mg/kg,每日2次静脉滴注。如有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不整、叹息样呼吸或双吸气时可使用甘露醇,剂量根据病情决定,一般每次0.25-0.5mg/kg,静脉推注。

4、止血药

新生儿颅内出血治疗可以使用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安络血)、维生素K1和立止血(reptilase)等。

5、脑代谢激活剂

出血停止后,可给予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0.1g/次,加入5%-10%葡萄糖液50ml,每日1次,10-14天为1疗程;脑活素2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10-14天为1疗程。恢复期可给脑复康每日0.2g,连续服药3个月。

6、脑硬膜穿刺

脑硬膜穿刺主要是用于硬脑膜下出血患儿,每日1次,每次抽出量不超过15ml。

7、出血后脑积水

对新生儿颅内出血后脑积水,可进行脑室穿刺引流,维持7天后撤除。如果头围还是继续增大,可考虑脑积水分流术。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病因是

颅内出血(ICH)又称为出血性脑血管病或出血性卒中,系因脑血管破裂使血液外溢至颅腔所致。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颅内出血可分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出血等。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新生儿颅内出血,其临床表现有颇多相似之处。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也是大致相似的,不过它的预后则视不同病因而有很大差异,且诊断与治疗是否及时也是直接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改变,如意识形态、眼症状、囱门张力、呼吸、肌张力和瞳孔变化。仔细耐心观察惊厥发生时间、部位,避免漏诊。定期测量头围,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取得联系。

2、保持绝对静卧减少噪声,一切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避免头皮穿刺,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3、合理用氧根据缺氧程度给予用氧,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浓度。病情好转及时停用。

4、合理喂养根据病情选择鼻饲或吮奶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5、准时用药确保疗效。

6、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过高时应予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辐射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避免操作后包被松开。

7、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物品压迫胸部,影响呼吸。

8、健康教育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有后遗症时,教会家长对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减少异常分娩所致的产伤和窒息。

上一页2/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