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儿童医院
快速导航

成都儿童医院

成都儿童医院地处武侯区,建地面积近10000平...[详情]

​成都治疗自闭症医院哪家好 孩子自闭症成都哪家医院好

作者:成都儿童医院 2021-06-23 17:25:19

成都自闭症医院哪家好

1、锻炼生理机能,让孩子为学习语言交流做好准备。

虽然孩子不开口说话,但是在家庭交流的时候吗,建议多和孩子进行语言沟通,可以经常指挥孩子去做事。在与孩子沟通或指挥他做事时,家长应口齿清楚,并引导孩子看些剧情片,用以锻炼他的听觉注意、听觉记忆、听觉理解能力;有意识地带孩子做些翻筋斗、滑梯、荡秋千等游戏,让孩子全身肌肉张力逐渐强壮、有助于孩子发音器官的正确发育;家长还可带领孩子玩伸舌头、扮鬼脸、吹幼儿口琴、学发汽笛声等游戏,练习唇与舌的灵活性。

2、掌握口语后再学习书面语言。

怎样让孩子开口说话?要注意孩子语言学习的顺序,按照疗程开始治疗。孩子的语言学习,可分为3个方面,一是口语,也就是母语;处于中间地位的是视听语言,也就是广播、电视、影视光碟等;再就是书面语言。这3种学习方式,是依序进行的过程。对母语的学习是通过对口语的理解和表达奠定基础,所以,家长在孩子学习语言的初始,应以口语为主,当孩子口语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教他认识书面语言。不要给自闭症孩子讲过深的故事,他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所以无异于对牛弹琴,不但无法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还会令孩子对语言学习产生排斥感。

3、加强孩子的词语储备量。

为了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建议在平时做自闭症康复训练的时候,注意增加孩子的词语储备量。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孩子会发音,却不会运用词语,家长说,把桌上的闹钟拿过来,可孩子却显得极为茫然,不知该做些什么。当家长说,把玩具狗狗送回去时,他却立即就听懂了。这是因为孩子的词语储备量不够,也就是要做菜,材料却不足。因此,家长应该从小就教孩子每样东西、动作的称呼,让他尽可能的掌握词汇,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语言发展得到保证。

4、让孩子走出去,给孩子表现机会。

虽然孩子不开口说话,但是家长更要让孩子与外界的环境接触。怎样让孩子开口说话?家长们往往对孩子照顾得过于周到,就连走到外面,和别人打招呼这种事都会代劳。这从自闭症孩子还不会说话时就开始了。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妈妈抱着孩子,在路上见到熟人,就代孩子说:“向阿姨问好——阿姨好。”孩子会说话了,这种情形也没有多少改变。处于这种情景中,孩子的语言能力怎么会有发展的空间?还有些家长,每当孩子说了什么,就会取笑孩子,甚至把孩子的某些表现,作为经典笑话,时常拿出来说,这会对孩子形成巨大压力,不愿再开口说话。只有语言交流令孩子感到愉悦,孩子才能渐渐形成良好的沟通动机和习惯。

自闭症属于一种治疗难度比较的心理疾病,所以家长在陪孩子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记住遵医嘱给孩子做康复训练,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方案,不断的引导孩子的行为,以改善孩子的病情,让孩子可以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孩子自闭症成都哪家医院好

其实自闭症孩子年龄越小,干预的效果越好,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也越小。因为自闭症会导致孩子产生语言发育迟缓问题,社会交往障碍问题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年龄越大,后期康复纠正的难度就越大。

一、婴幼儿早期自闭症表现

1、3个月宝宝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移动人或物品,逗引时不发音或者不会笑;

2、6个月宝宝发音少,不会笑出声,眼睛很少注视人;

3、8个月宝宝,听到声音无应答,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

4、12个月宝宝,没有咿呀学语,呼唤名字无反应,不会挥手表示“再见”或拍手表示“欢迎”,没有动作手势语言,不能进行目光跟随,对于动作模仿不感兴趣;

5、18个月宝宝,不会有意识叫“爸爸”或“妈妈”,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与人无目光对视;

6、2岁宝宝,无意义的语言,不能说两个单词组成的有意义的词组;

7、2岁半宝宝,兴趣单一、刻板,不会说2-3个字的短语,不会示意大小便;

8、3岁宝宝,不能与其他儿童交流、游戏,不会说自己的名字;

二、自闭症早期“五大”行为特征

1、不(少)看:目光接触异常,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2、不(少)应:表现为叫名反应不敏感,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引起的注意较差;

3、不(少)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可能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画等;

4、不(少)语:存在语言发育迟缓问题,多数自闭症患儿语言出现延迟;

5、不当: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

三、自闭症早期的其他行为表现

1、不知躲避危险;

2、态度冷淡;

3、不喜欢被拥抱或疼爱;

4、模仿别人说话;

5、极端好动或过度安静;

6、与其他孩子相处困难;

7、行为固执;

8、对疼痛感觉迟缓;

9、拒绝正常反应形式;

推荐医生

更多推荐医生

医院资讯

更多医院资讯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