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普利,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普利类降压药物,因其性价比高,被众多中低收入高血压患者广泛接受,同时也是临床医生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高血压治疗,但不适用于肾性高血压。
关于卡托普利的副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常见副作用:患者可能会遇到皮疹问题,伴有瘙痒或发热,通常在治疗开始的四个月内发生,皮疹形态多样,通过调整剂量、停药或使用抗组胺药物后可缓解,部分患者伴随嗜酸性细胞增多或抗核抗体阳性。其他常见反应包括心悸、心跳加速、胸痛以及味觉减退。
2. 较不常见的副作用涉及: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多发生在治疗初期的八个月内,少数病例发展为肾病综合征,但多数情况下蛋白尿会在六个月内逐渐减轻,不影响继续治疗。此外,低血压引发的眩晕、头痛甚至昏厥也可能发生,尤其是在体内钠含量低或血容量不足时。面部、四肢的血管性水肿需警惕,极端情况下,口腔、喉咙的水肿可能影响呼吸。不规律的心跳也是其中之一。面部可能呈现红润或苍白。
3. 少数情况下,卡托普利可能导致白细胞或粒细胞数量减少,伴随发热和寒战,这一现象与用药剂量相关,通常在治疗启动后3至12周内显现,停药后症状可持续两周左右。对于伴有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这一风险尤为值得关注,同时服用别嘌醇可能加剧这一风险。
在使用方法和剂量上,建议每日服用2-3次。若血压控制不理想,可考虑添加噻嗪类利尿剂。根据患者反应,每隔1-2周逐步调整利尿剂剂量,以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针对心力衰竭患者,初始剂量为每日3次,每次25毫克,必要时可增至每日3次,每次50毫克,连续观察两周评估疗效。常规剂量范围为每日3次,每次50-100毫克。而对于近期大量使用利尿剂、处于低钠/低血流量状态,且血压正常或偏低的患者,起始剂量应减小至每日3次,每次6.25毫克至12.5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