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看,正常的胃气运作应该是下降的,反之则可能导致胃痛、恶心、呕吐和打嗝等症状。胃气不降多由饮食停滞、胃气虚弱、湿痰阻滞或肝气影响胃部引起。这时,需要用具有和胃降逆作用的中药来调理,但很多人对此类中药方剂不太熟悉,也不敢随意使用。以下是几种推荐的中药方剂:
气滞胃痛颗粒:成分包括柴胡、香附、赤芍、甘草、延胡索和枳壳,可疏肝理气、缓解胃痛,适用于因胃气上逆、肝气郁结引起的胸闷、胃胀等症状。
舒肝和胃丸:含有柴胡、赤芍、佛手、莱菔子等多种药材,能疏肝、行气、止痛,适合肝胃不和造成的胁痛、胃胀、食欲不振等问题。
舒肝调气丸:由龙胆、郁金、延胡索等二十余味中药组成,能行气和胃、疏肝理气,有效治疗肝气不舒、胃胀等症状,改善胸闷、胃胀及消化不良。
沉香化气丸:含沉香木、香附等,有助于疏肝理气、助消化,适合肝胃气滞的人群。
香砂和胃丸:包含广藿香、薏苡仁、甘松等多种成分,能行气活血、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虚胃弱引起的多种不适。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在用药期间保持饮食清淡。若胃痛严重,应及时就医。慢性病患者在使用前需咨询医生。
日常胃部护理也至关重要:
避免长期精神紧张,以免影响胃肠功能。
避免过度劳累,确保肠胃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
均衡饮食,避免饥饿或暴饮暴食对胃黏膜的伤害。
戒酒限烟,减少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和损害。
减少浓茶和咖啡摄入,它们可能促进胃酸分泌,损伤胃黏膜。
细嚼慢咽,帮助食物更好地消化。
避免睡前进食,减轻胃部负担。
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幽门螺杆菌感染。
慎用可能伤胃的药物,必要时遵循医嘱使用。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维护胃部健康,预防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