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中医要闻 > > 正文

二氯吡啶酸除什么杂草

油菜是冬季常见的作物,其生长过程中若不及时除草,可能会遭遇田旋花、稻槎菜等杂草侵扰,进而影响油菜生长并可能导致减产。二氯吡啶酸作为一种适用于油菜田的除草剂,能有效控制阔叶杂草,但在使用时需考虑其对后续作物的影响,例如在施用后至少10至12个月内不得种植大豆等阔叶作物。农民在使用二氯吡啶酸于油菜田时,常存在疑问包括:该除草剂是否仅适用于甘蓝型油菜?最佳施用时期是什么?能控制哪些杂草?与草除灵相比有何异同?以及能否与莎草科除草剂混用?

二氯吡啶酸是一种内吸性除草剂,广泛应用于小麦、玉米等多种作物,对一年生或多年生阔叶杂草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特别是对豆科和菊科杂草。它通过干扰杂草的细胞分裂和生长,最终破坏其输导系统,彻底杀死杂草,包括深根杂草。

关于油菜田使用二氯吡啶酸的疑问,解答如下:

1. 该除草剂不仅限于甘蓝型油菜,也适用于白菜型油菜,但不可用于芥菜型油菜,以免产生药害。 2. 施用时间建议在移栽油菜活棵后10-15天,或直播油菜4-5叶期,杂草处于2-5叶期时最为适宜,此阶段对油菜安全。 3. 它主要针对菊科和豆科杂草,如刺儿菜、稻槎菜等,杀草谱相对集中。与草除灵相比,二氯吡啶酸的残留期较长,需注意后茬作物选择,而草除灵适用范围更广,但对某些特定杂草效果不佳,两者混合使用可互补。 4. 二氯吡啶酸可与莎草科除草剂如氟吡甲禾灵混用,实现对莎草科和阔叶杂草的同时控制。

使用指导及注意事项包括: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合适浓度的二氯吡啶酸单独施用或与其他除草剂配方混合使用。注意油菜4叶期前不宜施用除草剂,以防药害。冬季施药时,温度需高于8℃,避免低温导致药害。施用二氯吡啶酸后,下茬不能种植大豆等阔叶作物。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