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快速导航
>医史传说

甲骨文中的龟与酒

作者:中华网 2019-12-02 15:22:23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上记载的中医药学内容也值得后人研究。

龟:除湿痹补阴虚

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龟之长寿,与鹤齐名,在古人的心目中龟是显赫、尊贵的象征。《史记·龟策列传》载:“龟者,天下之宝也。先得龟者为天子,且十言十当,十战十胜。王能宝之,诸侯尽服,王勿遣也,以安社稷。”并将龟和鼎一样视为国家重器,合称为“龟鼎”。

早在夏代,人们就把龟作为灵物。《左传·哀公十八年》引《夏书》曰:“官占,惟能蔽志,昆命于元龟。”《尚书·禹贡》曰:“九江纳赐大龟。”这些资料表眀夏代已用龟甲占卜了,但从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龟甲一般未经整治,有灼无钻。到殷商时期,人们则从龟腹甲整治凿孔,以火灼裂,视其裂纹,占卜吉凶,谓之龟卜。然后在龟甲上契刻卜辞和少量记事文字,这种文字就是甲骨文。在甲骨文中有不少卜辞提及了龟,如:“贞,龟不其南致”“贞,僭不其致龟”“丙午卜,其用龟”“唯龟至,有大雨”“癸亥卜,狄贞,唯龟至,王受佑”(摘自郭沫若《甲骨文合集》,编号分别为8994、8998、17666、30025、30885)

汉代也视龟为灵物,以龟之形制作兵符用以调兵遣将,并在各级官府官印上雕以龟饰。唐代女皇武则天认为龟是介虫之长,灵而有寿,乃将原来五品以上官员所佩之鱼形袋一律改为龟形,并按不同级别分为金龟袋、银龟袋、铜龟袋三等。到了宋代,对龟更为崇尚,就连苏东坡、陆游等文人学子的帽子上也配上了龟甲。

龟是长寿的象征,得天地之阴气尤厚,由此,随着文化的进步,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为了延年益寿,龟,便由食品到药食两用了,其补益、抗衰老等作用也逐步载入历代《本草》。《神农本草经》曰:“龟治漏下赤白、破癥瘕、痎疟、五痔、阴蚀、湿痺、四肢重弱、小儿囟门不合,久服轻身不饥。”《名医别录》曰:“治惊圭气、心腹痛、不可久立、骨中寒热、伤寒劳复,或肌体寒热欲死。久服益气、资智、使人能食。”《本草求真》曰:“龟性有神,故能宁心以通肾。凡心虚衰弱而劳热骨蒸、腰腿酸痛、老疟痞块、癥瘤,崩漏、小儿囟门不合等,服之皆能见效。”李时珍在前人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对龟能养阴的机理作了进一步阐明。他说:“龟鹿皆灵而有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

上一页1/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