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全部药品 > 西药 > 子宫肌瘤 > 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曼奇)
温馨提示:外观包装仅供参考;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曼奇)

处方药物 国家医保目录(甲类) 非基本药物
  • 适应症:

    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尿道炎,急性肾盂肾炎,肾盂肾炎,肾炎,前列腺炎,骨髓炎,血症,腹膜炎,脓胸,子宫内膜炎,脓肿,软组织感染,蜂窝组织炎,创伤

  • 主要成份:

    克林霉素磷酸脂。

  • 功能主治:

    ...[详情]

  • 用法用量:

    成人:深部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中度感染:每日0.6~1.2g(1~2支),分2、3、4等剂量,每12、8、6小时一次。严重感染:每日1.2~2.7g(2~4.5支),分2、3、4等剂量,每12、8、6小时一次,或遒医嘱。儿童: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中度感染:每日15~25mg/kg,分3或4等剂量,8或6小时一次。重度感染:每日25~40mg/kg,分3或4等剂量,8或6小时一次。或遒医嘱。静脉滴注需将本品0.6g(1支)用100~2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稀释成≤6mg/ml浓度的药液,静脉滴注30分钟。

  •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20724

  • 生产企业: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价     格:

  • 相关标签:

声明:本站仅提供药品信息展示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交易服务,价格信息均来自具备合法资质的网上药店。

本站所展示药品信息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如药品信息与您实际购买信息不同,请以实际购买信息为准。请仔细阅读药品、产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医务人员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

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曼奇)

处方药物 国家医保目录(甲类) 非基本药物
  •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
    商品名称:曼奇
    英文名称:ClindamycinPhosphateFor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Kelinmeisulinsuanzhi

  • 成份

    克林霉素磷酸脂。

  • 性状

    本品为白色类或白色的疏松块状物或粉末。

  • 功能主治

  • 用法用量

    成人:深部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中度感染:每日0.6~1.2g(1~2支),分2、3、4等剂量,每12、8、6小时一次。严重感染:每日1.2~2.7g(2~4.5支),分2、3、4等剂量,每12、8、6小时一次,或遒医嘱。儿童: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中度感染:每日15~25mg/kg,分3或4等剂量,8或6小时一次。重度感染:每日25~40mg/kg,分3或4等剂量,8或6小时一次。或遒医嘱。静脉滴注需将本品0.6g(1支)用100~2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稀释成≤6mg/ml浓度的药液,静脉滴注30分钟。

  • 不良反应

    1局部反应:肌内注射后,在注射部位偶见轻微疼痛,长期静脉滴注应注意静脉炎的出现。2胃肠道反应:偶见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3过敏反应:少数病人可出现药物性皮疹。4对造血系统基本无毒性反应,偶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等,一般轻微,为一过性。5少数病人可发生一过性碱性磷酸酶、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及黄疸。6极少数病人可产生假膜性肠炎。

  • 禁忌

    本品与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有交叉耐药性,对克林霉素或林可霉素有过敏史者禁用。

  • 注意事项

    1和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无交叉过敏反应,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者。2肝、肾功能损害者及小于4岁儿童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应注意其利弊。3如出现假膜性肠炎,先用万古霉素口服0.125~0.5g,每日4次进行治疗。

  •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和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无交叉过敏反应,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者。2本品禁与氨苄青霉素、苯妥英钠、巴比妥类、氨茶碱、葡萄糖酸钙及硫酸镁配伍。

  • 药理作用

    克林霉素磷酸脂进入机体后,在血液中碱性磷酸脂酶作用下很快水解为克林霉素。正常人的药代动力学表明:单次静脉滴注600mg克林霉素磷酸脂,血液中克林霉素立即达高峰,浓度为(11.09±2.02)mg/L。8小时血浓度为(1.69±0.35)mg/L。单次肌注600mg,血液中克林霉素1~2小时达高峰,浓度为(5.92±1.45)mg/L。8小时血药浓度为(2.51±0.91)mg/L,有效血浓度可维持8小时以上。克林霉素磷酸脂给药后,主要在肝内代谢,并经胆汁和粪便排泄,每6小时静脉滴注600mg,胆汁中浓度可达48~55mg/L,部分经尿排泄。静脉滴注和肌内注射600mg,8小时排泄率分别为(11.72±1.33)%和(10.51±2.68)%。

  • 贮藏

    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保存。

  • 规格

    按C18H33ClN2O5S计算0.3g

  • 包装规格

  • 有效期

    18个月

  •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20724

  • 说明书修订日期

  •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文章

药品图片

条形码查看

  • 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曼奇)

    如有疑问请拨打电话咨询:400-7000-690

    点击查看条形码
  • 商品条码号
  • 商品名称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曼奇)
  • 公司名称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参考价格
  • 产品规格按C18H33ClN2O5S计算0.3g
  • 包装单位
  • 备注信息国药准字H20020724

关于扫码那些事:

1. 什么是商品条码?

商品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代码组成,表示商品代码的条码符号,包括零售商品、储运包装商品、物流单元、参与方位置等的代码与条码标识。
通过扫描商品条码,可以查找到该商品的相关信息,如生产商、规格、数量、价格、生产日期、防伪信息等等,商品条码本身是不包含这类信息的,它相当于进入商品信息数据库的“关键字索引”。
在我国,企业若要使用商品条码,可到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网站(http://ancc.org.cn/)在线办理,或通过所在地的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分支机构(http://www.ancc.org.cn/Org/Branch.aspx)办理。

2. 商品条码的数字都是什么意思?

其中:
“690”为前缀码,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分配; 目前,我国商品条码前缀码为690-696。点此查询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品条码前缀码 (http://www.ancc.org.cn/Service/queryTools/GS1PrefixCode.aspx )
“6901234”为厂商识别代码,由所在国家或地区编码组织分配,国内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分配;
“56789”为产品项目代码,由企业自行分配;
“2”为校验位,由标准算法计算得出。

3. 从商品条码头几位数字可以确定产品是进口还是国产?

如美国产商品的商品条码是以“0”开头,法国是3,中国是6,智利是7,西班牙是8,澳大利亚是9等。如果不符合以上规律,则为假的进口商品吗?

商品条码只反映其持有者是在哪个GS1 编码组织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并不表示产品的生产地。 根据GS1国际编码组织管理准则,商品条码最好以所在销售国的条码为主,但同时也允许以原生产国条码为产品的商品条码。我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也有规定:“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和相关合法资质证明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服务提供者,可以申请注册厂商识别代码。”依照此条的规定,在中国境内具有合法资质的外国企业,同样可以在中国申请以“690~696”为开头的厂商识别代码。因此,商品条码并不代表产品的原产地,只反映管理该商品条码的所在国家或地区的GS1编码组织。

4. 看商品条码判断产品真假?

在超市买东西时都会看到商品条码的影子,刚买的药盒上却没有商品条码,肯定是假冒的?

商品条码符号是将商品的代码“翻译”成宽窄不同的“条形码”,供机器识读。这个商品代码是访问电脑信息数据库的“钥匙”,通过这把“钥匙”,消费者可以查找该商品的相关信息,如生产商、规格、数量、价格、生产日期、防伪信息等,但商品条码本身是不包含这类信息的,无法直接判断商品的真假。目前,商品条码已经在食品药品安全追溯领域有了不少应用。如果建立了基于商品条码技术的产品追溯系统,并且采集了产品在流转供应链条上的有关信息,通过商品条码进行查询,是有助于消费者了解产品生产厂家、保质期、批号、成分等信息的,进而帮助消费者辨别产品的真伪。

5. 药品包装上有两个条码,都是商品条码吗?

药品与其它商品略有不同,有时包装上会看到两个条码。一个为20位数字,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每件药品赋予的标识,详情点击http://www.drugadmin.com;另一个为13位,是国际通用的商品条码,用于快速消费品、药品、医疗器械等多种产品,已在全球150多个国家20多个行业成熟应用40余年,详情点击http://healthcare.ancc.org.cn

相关药品

药品品牌专区

知名药企热度排行

MORE

健康观察室

健康观察室

药品热度排行

MORE

常见疾病

内科
外科
加载更多常见疾病
声明:本站仅提供药品信息展示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交易服务,价格信息均来自具备合法资质的网上药店。
本站所展示药品信息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如药品信息与您实际购买信息不同,请以实际购买信息为准。请仔细阅读药品、产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医务人员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