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 正文

蛇咬、虫蜇……如何应对常见动物伤害?

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2700多种,其中有毒蛇600余种,而对人有致命危险的主要毒蛇有195种。在我国各省份都有蛇的分布,但大部分蛇种集中于长江以南以及西南各省份。我国常见的十种毒蛇分别为:五步蛇、蝰蛇、蝮蛇、眼镜蛇、银环蛇、烙铁头蛇、竹叶青、眼镜王蛇、金环蛇、青环海蛇。

被毒蛇咬了是怎么发病的?

关于毒蛇的发病机制,赵斌表示,有四种,分别为:血液毒、神经毒、细胞毒、混合毒。

血液毒指的是,蛇毒蛋白酶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血管壁,破坏血管壁的有关结构,诱导缓激肽、组胺、5-羟色胺等的释放,直接损害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导致出血。蛇毒溶血因子可直接作用于血细胞膜,使其渗透性和脆性增加。

“神经毒素主要为α-神经毒素(α-neurotoxin,α-NT)和β-神经毒素(β-neurotoxin,β–NT),分别作用于运动终板(突触后)的乙酰胆碱受体和运动神经末梢(突触前)。α-NT竞争胆碱受体,β-NT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再抑制其合成,均可阻断神经—肌肉传导,从而引起神经肌肉弛缓性麻痹。”赵斌说,“最常见的此类毒蛇有银环蛇、海蛇、金环蛇。”

至于细胞毒,赵斌介绍,蛇毒中的透明质酸酶可使伤口局部组织透明质酸解聚、细胞间质溶解和组织通透性增大,除产生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外,还促使蛇毒毒素更易于经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此外,蛇毒中的蛋白水解酶可损害血管和组织,同时释放组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心脏毒素(或称为膜毒素、肌肉毒素、眼镜蛇胺等)则会引起细胞破坏、组织坏死,轻者局部肿胀、皮肤软组织坏死,严重者出现大片坏死,可深达肌肉筋膜和骨膜,导致患肢残废,还可直接引起心肌损害,甚至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上一页2/5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