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 正文

夏季为沙门氏菌感染高峰期,吃蛋要当心

在丁钢强看来,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和其他感染性疾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方面的监管;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水平;进一步加强科学监测和控制,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预防和控制相关的病例和疫情。

蛋品沙门氏菌管控标准亟待建立

“蛋及蛋制品是沙门氏菌高检出产品。”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国家蛋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杨严俊介绍,蛋品沙门氏菌来源可分为外源感染和内源感染:外源感染,如鸡蛋的外壳直接沾上了含有沙门氏菌的泥土或母鸡的粪便;内源感染指的是产蛋的母鸡被沙门氏菌感染,细菌从母鸡体内进入到鸡蛋中。外源感染和内源感染有很大区别,内源感染的鸡蛋,除非把它煮熟,否则后续不管采用什么措施补救,都无法杀掉沙门氏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国民壳蛋烹饪方式正发生很大的变化。

“溏心蛋、温泉蛋、水冲蛋等低温蛋制品备受欢迎,而且低温蛋制品在营养素保留和吸收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杨严俊介绍,国内传统的煮、蒸、炒等烹饪方式有利于充分杀菌,但研究发现,高温短时加热的溏心蛋的蛋白质消化率最高,且不会破坏蛋黄脂溶性维生素,可随之而来的沙门氏菌隐患不容忽视。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蛋品消费国,每年鸡蛋消费量超过2900万吨(大约4000亿枚),如此庞大的蛋品消费量,蛋品沙门氏菌管控显得尤为重要。“烹饪模式的转变、对营养健康的追求,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制定比较严格的标准。”杨严俊说。

“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沙门氏菌的防控。在相关的食品安全规定中,对防控沙门氏菌有着严格的要求,但在鲜鸡蛋领域,还缺乏针对沙门氏菌的源头防控标准。”杨严俊说,“我们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蛋品沙门氏菌管控方法和标准,建议从种源、饲料、孵化、养殖、鸡舍环境、人员流动、产蛋、包装、运输等全产业链对沙门氏菌进行防控。”

上一页2/3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