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的结束,也并不表示疫情危害就彻底没有了,更不意味着我们对新冠疫情就可以放任不管了,而是表明,以人类目前的能力,可以有效控制这种危害,还要继续做好相关的疫情防控工作,以保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国家疾控局:局部地区疫情可能会出现小幅反弹
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副司长刘清在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全国发热门诊监测结果显示,五一期间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小幅上升,但各地在院重症病例数均未出现大幅增加,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也未受到影响。总体来看,国内疫情目前仍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各地医疗服务秩序正常,全国未出现规模性疫情。
刘清介绍,专家研判认为,由于人群接种疫苗和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力存在随时间衰减的客观规律,全国疫情在今年4月上旬达到2022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近期开始出现缓慢上升的情况,这种变化趋势符合预期,也与全球奥密克戎病毒株波动流行的规律相似。人群免疫力衰退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当前我国的人群总体免疫保护水平仍然较高。五一期间人群聚集和流动性增强,客观上增加了病毒的传播机会,预计五一假期后局部地区疫情可能会出现小幅反弹,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可能会有所增加,但出现区域性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不会对医疗救治和社会运行造成明显冲击。
针对个别地区疫情小幅上升的情况,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既往感染或者疫苗接种建立的免疫屏障或者抗体水平会逐渐衰减,保护力也是逐渐下降的,所以面临着二次感染甚至重复感染同一个毒株的问题。另外,病毒不断变异,而变异株常常具有免疫逃逸的特点,也就是对既往建立的免疫屏障可以突破,所以可能造成新的变异株的感染,这也是目前面临的比较大的问题,尤其是现在国际上流行的XBB变异株,它的传染性强,可以导致更多的人出现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