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 正文

救救孩子!电子烟盯上青少年,围猎正在上演

电子烟无需点火,小巧玲珑,还可以做成U盘一样的挂饰,加上禁止吸食电子烟的条例并不完善,在公共场合随时也可以来上几口。男孩们把电子烟带到学校,课间在楼道或洗手间三三俩俩聚在一起边吸边聊,正逐渐成为校园的社交方式之一。

但与如今的年轻酷炫大相径庭的是,电子烟的前半生却是成熟稳重的。早在18年前,第一款电子烟就在中国诞生,一款名为“如烟”的电子烟品牌横空出世。“不燃烧、无焦油、只保留尼古丁和香料”,主打健康戒烟的“如烟”,将现代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健康生活理念融为一体,定位高端,包装豪华高档,一度成为部分有消费能力的老烟民戒烟首选方案。

“如烟”上市首年销售额即破亿,第二年直接破10亿,创造了一个销售神话。然而,2年后,如烟“吸烟健康”、“吸着吸着就戒了”的广告词因涉嫌虚假宣传直接被央视剑指,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对多家媒体表示,如烟的宣传涉嫌失实,需要管制。随着舆论发酵,如烟不得不放弃国内市场,之后受波及的整个电子烟产业一度在中国销声匿迹。

“如烟”的折戟引发了产业的“深刻反思”:18年前那样的营销套路是行不通的。“如烟”的目标用户是中年烟民,使用电子烟的目的是为了“戒烟”,但无法量化的戒烟成效,对于企业传播来讲就像一个死胡同,难逃虚假宣传的窠臼。当年如烟电子烟的价格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讲同样高不可攀,单品售价从599元到1.68万元不等,过高的品牌定位与产品定价,使受众人群数量有限,市场可持续性存在明显的天花板。

“穷则思变,变则通”,2代电子烟开始转换思路,不再宣传电子烟是传统烟草的替代品,而是以时尚、酷炫、口味多样作为卖点,和“街头”、“潮流”、“蒸汽朋克”等欧美潮流文化和Z世代亚文化深度连接,一番卧薪尝胆,新一代美少年重出江湖:滚蛋吧,油腻大叔,现在我眼里只有小鲜肉。

上一页3/6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