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 正文

长期食用槟榔有风险!上瘾了怎么戒?

最后,槟榔中的麻黄碱类有兴奋神经、收缩血管的作用,心肌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咀嚼槟榔易导致心悸、心律失常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中毒症状。

有人曾表示,槟榔可以与乌药、人参等药材熬制“四磨汤”,能够增加肠道收缩力、加快身体消食排气,也可以促进身体肠胃功能、消积导滞。作为一味中药,不应“夸大”其危害性。李志强则强调,绝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药用槟榔分量少、频次低,绝不能因为槟榔的药用价值便忽视长期食用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广东非主要产区消费区

槟榔还具有一定的成瘾性。不少槟榔食用者表示,吃了槟榔提神醒脑,嚼起来“根本停不下来”。据了解,槟榔果中富含的槟榔碱具有拟胆碱反应,使人体出现面部红润、身体发热、微微出汗等反应,槟榔碱也具有拟交感神经的作用,能使人产生欣快感、舒适感,长期嚼食槟榔会产生一定的成瘾性。

“尽管如此,槟榔的成瘾性仍主要来自于主观习惯。”李志强介绍,槟榔食用者应更多了解长期食用槟榔的危害,积极主动改变个人生活习惯,从健康角度来讲,最好能够戒除槟榔。

“传统上讲,广东并非槟榔生产、消费的主要地区。”李志强介绍,槟榔原产于马来西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及台湾等地区,产品主要加工地区在湖南省。广东槟榔食用者相对较少,全省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和治愈率也控制在较为优秀的水平。

近些年来,随着槟榔的危害被更多人熟知,我国对槟榔的传播也逐步进行限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也提出建议:在有槟榔咀嚼传统的地区,应该加强对口腔健康的检查和宣传,尽早预防口腔黏膜病变。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曾明确发文通知,自2021年9月17日起,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记者了解到,早在2021年3月18日,广州便开展了对槟榔广告的清理工作,全市媒体、户外广告均已停止发布槟榔广告。

上一页2/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