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 正文

国内发文限制4年后,还有多少医院在用有粉手套?

事实上,考虑到有粉手套用于有创操作对患者的影响,早在我国通报发布前,一些医院已在自发推动院内临床操作中全面使用无粉手套。通报发布后,以三级医院为主,大量有条件的医院逐渐加入淘汰有粉手套的行列——尤其在外科手术中使用有粉手套的现象,已经基本消失。

不过,在非有创操作中(如体格检查),有粉检查手套的使用仍在部分医院可见。

中国乳胶协会报告显示,2019年,在检查手套的主要品种中,有粉手套凭借6.4亿只的产量仍然雄踞半壁江山,还较上年出现了8.68%的同比增长,而无粉检查手套和丁腈检查手套产量则较2018年有所下降[4]。

华东某三级医院心内科王医生介绍,近年来如果医院出现物资不足的时候,就可能面临只能选择有粉检查手套的情况。王医生表示,这些手套并非医院主动采购,而是来自爱心捐赠,「我看到许多企业和机构爱心捐赠的几十万只手套,都是有粉的。我理解捐赠方也许并不清楚,有粉手套对于医生还是有危害。」

华南某区疫情期间受捐明细图源:某区卫生健康局官网

我国医用手套生产现在仍执行2009年以前出台的国家标准。2019年后,关于医用手套有新增多项行业标准,但均未新增禁止非生产工艺需要用粉的相关要求,即并未对有粉手套做出标准上的限制或禁止[5]。

无论是检查手套还是外科手套,各企业仍同时在售有粉和无粉两种类型,大多数有粉产品在包装上通过小字标识「外科或有创操作需无菌清洗外表面」。

通报后医用手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更新情况图源:国家标准信息查询平台

从限制到禁止

医生的健康同样重要

考虑有粉手套在医疗活动中曾经广泛应用,从危害明确到彻底消失,从来都是长路漫漫。比如从1998年第一次公开请愿算起,美国真正做到全面禁止有粉手套历经了漫长的18年。

彼时,美国FDA收到了第一份要求在医疗活动中禁止有粉手套的公开请愿,由于证据尚不够充分、生产和市场规模都还如日中天,这份请愿没多久便被驳回[6]。12年后,又一份证据更充分的公开请愿终于受到FDA重视,但仍在2013、2014年两次推迟有粉手套禁令,直到2016年才有了前文提到的最终禁令[7,8,9] 。

从此前多国历次推迟禁令的理由来看,对危害患者健康的证据可靠性、生产不同类别医用手套的技术和成本、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都被不断提及,但对医生健康的影响似乎一直不是推动禁止的核心原因。

就像在医院里,出于对患者健康的保护,手术室有创操作中的有粉手套已经销声匿迹,但在日常的检查场景中,仍有医生需要面对过敏的尴尬。「拿起来戴上才发现这批都是有粉手套,但毕竟只是查体,不涉及有创操作,不太影响患者,自己过敏就吃药吧。」王医生表示。

作为保护医患双方的基础,手套的使用不该像在「开盲盒」——在有粉手套退出医疗活动的进程中,医生的健康同样值得重视。「为了医生的双手」这个理由本身,就已足够充分。

上一页2/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