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 正文

立秋“撞”中伏,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今天,我们将迎来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虽然谓之“秋”,但立秋却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再加上还处在中伏,又是“热死牛”的晚立秋,这个时节该如何养生呢?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宣磊为您送上一份实用指南,记住这20个字就够了!

防暑御凉

立秋后,正午时分仍高温难耐,防暑祛暑仍是关键。高温时要避免户外久留,选择树荫下或通风处活动,并做好补水防晒护肤。南方潮湿地域,衣服、被褥、枕头易发生霉变,敏感体质可能发生接触部位的红疹、水泡等,宜多清洁皮肤、勤更换汗多衣物。夏秋交替,蔬菜瓜果品种丰富,如茄子作为药食,性味甘凉,能清热健脾、消肿利尿,还能降“火气”,可配合香菜、蒜末等煸炒食用,口感清香。

天气早晚渐凉,早出晚归或夜跑锻炼者,要注意天气变化,随身携带长袖薄服,防止“背”“心”着凉导致感冒。中医称“鼻为肺之窍”,早晚受凉后人体易首发鼻塞、流清涕,此时可用生姜片、葱白、白萝卜煮水温服以驱散风寒。有慢性鼻炎者,还可配合按压迎香穴,辅助通利鼻窍。

具体方法: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50~60次,再点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次(位于鼻唇沟与两鼻翼外侧交界处),每日早晚各做一至两组,坚持一周左右效果更佳。

护脾防泻

立秋刚至,暑热未退,而夏天贪“凉”造成的脾胃虚弱尚未恢复,需注意健脾和胃、勿伤脾阳,避免腹泻。

百姓有“啃秋”的习俗,有些地区立秋当天讲究啃吃西瓜或香瓜,缓解夏日酷热。俗话说“秋瓜坏肚”,西瓜性寒,立秋之后尽量少吃,以防损伤脾胃阳气。食物在伏天易发霉变质,此时要严控饮食卫生和手卫生,尤其是脾胃虚寒体质的一老一小,需积极预防细菌性痢疾、秋季腹泻的发生。日常健脾胃、助温阳的食物有山药、扁豆、栗子、大枣等。如扁豆(俗称“白不老”)能祛湿健脾、助消化、增食欲,扁豆蒜末焖面就是不错的选择。

上一页1/3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