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庆提醒,公众在出行前要了解目的地的疫情防控等级,如果是中高风险地区就不能前往,如果市民所在地是中高风险地区,也不能出行。大家在出行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遵守戴口罩、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保持社交距离、不扎堆、不聚集的疫情防控措施。
有条件的情况下,洗手时一定要用洗手液或肥皂,而且要用流动的水清洗。线下消费时,尽量采取扫码支付等非接触式支付方式。入住酒店时,尽量使用自带的洗漱用品,注意经常开窗通风。
同时,提倡家庭聚餐、聚会时不要超过10人,尽量减少聚餐人数,缩短聚餐时间,用餐时注意使用公筷公勺。
此外,10月是我国食物中毒高发月份。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大家一定要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就餐。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
尽量选择自驾游,随时监测体温和身体状况
专家建议,“十一”假期外出旅行,大家应尽量选择自驾游,在使用车辆时要做好如下防范措施:
司乘人员在进入公共场所返回车辆后,建议先用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有亲友(身体健康状况不明)搭乘车辆,应及时开窗通风,并对车内相关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可选择用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或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如有可疑症状者搭乘私家车,该如何避免交叉感染?
如发现搭车乘客出现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时,车内成员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尽量与同车人员保持距离,不要开启空调,适度开窗通风。
可疑症状者下车后,应迅速开窗通风,并对其接触物品(如车门把手、方向盘、车窗、风挡玻璃、座椅等)进行消毒。
专家特别提醒,旅途中要随身携带体温计,随时监测体温和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不要恐慌,留在原地,拨打120急救电话说明情况,等待医务人员前来,切忌擅自四处走动。(魏依晨)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