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在青藏铁路设计时,根据沿线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迁徙规律,在相应的地段设置了野生动物通道,以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野生动物的通道设计时,不仅吸纳了野生动物专家、环保部门的建议,也征求了当地牧民的意见,最终在沿线建立了33个野生动物通道。
我国农牧区的管理部门也在积极尝试解决放养动物上路问题。早在2017年,内蒙古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就向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等5个盟市10余个重点旅游地区的主要公路沿线的牧户,发放试用了大型牲畜反光腿带。
这种腿带充分考虑了大型牲畜佩戴舒适性、制作成本、可视角度、反光效果、耐污损、耐寒性能等因素,大型牲畜佩戴后,可视距离由20米提升至100米以上,为驾驶人留出充分的反应时间。试用后,夜间车辆碰撞大型牲畜事故同比下降50%以上,效果明显。2020年,内蒙古向全区重点旅游区的公路沿线免费发放了50万条腿带。
不禁想问,此类发生在内蒙古阿拉善的交通事故,骆驼身上可有大型牲畜反光腿带?当地关于农牧区的一些保障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寻找安全漏洞
防范悲剧发生
跳出个案来看,避免“车撞骆驼”之类悲剧,在当前条件下探索更和谐的人与动物交互模式,用更系统的视角和更扎实细致的工作来完成信息指引、动物通道设计和设施配备等工作,可能是值得尝试的解决思路。
在信息指引上,还需要有信息预警。在动物可能出没跨越的路段,给旅客发送相关提示警示信息;在主要危险路段设置更多的减速带、减速垄、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并安装警示标志;在有动物穿越道路或进入道路可能的路段,设置限制速度、注意动物等交通安全警示标志、标线和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