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血肿: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皮下血肿:为小硬块,压痛,不需要特殊处理。
(2)帽状腱膜下血肿:小儿多见,巨大的血肿可在严密的消毒下抽出积血,然后全头部包扎压迫止血;血肿复发者,需再次抽出积血,同时应注意患儿有无凝血功能障碍,多次抽出积血可能并发贫血和血容量不足;若多次抽出积血无效,血肿仍复发,应在全身麻醉下切开着力点头皮,发现出血点即电凝止血,并放出帽状腱膜下腔的全部积血和凝血块,再全头部加压包扎,可望取得成功。
(3)膜下血肿,即局限于一块颅骨范围内的巨大血肿,其处理同帽状腱膜下血肿。
(4)撕脱伤:大量出血可致休克,在现场应采用镇静、抗休克和止住活动性出血等治疗,可在出血点作头皮缝扎或血管钳等夹闭出血点,完全撕脱的头皮应干燥冷藏随病人送往医院,进行头皮伤口清创,将游离头皮的头发剃去和消毒后缝到原处,亦可将撕裂的较粗的动静脉血管端缝合。头皮小片缺损,可减张缝合;头皮较大缺损,颅骨暴露,可行带蒂的头皮瓣转移缝合,即在供皮处的骨膜上取全层皮瓣,带蒂转移到颅骨暴露部位,供皮的颅骨表面仍有骨膜,或外伤后若颅骨表面尚有骨膜等组织,可直接将腹或下肢等取来的全层皮瓣植于头皮缺损处;大片颅骨暴露,皮瓣无法转移时,可在颅骨上间隔密集钻孔,直达板障,从板障骨松质内可长出肉芽,几周到几个月可覆盖全部暴露的颅骨。再在肉芽表面全层植皮。头皮血供丰富,即使肉芽表面轻度感染,植皮后也能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