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是*常见的骨骼骨折,约占所有骨骼骨折的60%,多由高处坠落、脚着地、脚跟垂直碰撞引起。
(1)当跟骨结节纵向骨折大多在高处坠落时,脚跟外翻结节底部着地。结节内部隆起部分由切割外力引起,很少移动,一般不需要处理。
(2)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裂是一种跟腱撕裂骨折。如果撕裂骨小,不会影响跟腱功能。如果骨裂超过结节的三分之一,且有旋转和严重倾斜,或严重向上拉,可手术复位,螺钉固定。
(3)当跟骨载距突骨裂为足内翻位时,载距突是由距骨内下方的冲击引起的,这是非常罕见的。一般来说,移动不多。如果有移动,可以用拇指推回原点,用短腿石膏固定4~6周。
(4)跟骨前端骨折很少见。损伤机制为前足强烈内收和跖屈。应拍摄X线斜位片,以消除跟骨前突撕裂骨折。短腿石膏固定4~6周即可。
(5)接近跟距关节的骨裂为跟骨理论的骨裂,损伤机制也是由跟骨从高处坠落或脚跟由下向上的反冲击力引起的。骨折线是斜的。从X线片的正面看,骨折线由内向后向前向外倾斜,但不通过跟距关节表面。由于跟骨为骨松质,轴线位观和跟骨两侧增宽;侧位像,跟骨的后半部分与跟骨结节相连,向后移动,使跟骨腹部向足心凸出成摇椅。
发病机制:
大约80%的垂直压力病例是由自高处下降或下降引起的。根据下降时脚部位置的不同,其作用力方向也不同,骨折类型也不同,但基本以压缩性骨折为主。此外,压缩程度根据作用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而变化。
2.直接碰撞是由跟骨后结节处骨裂引起的,多为外力直接碰撞所致。
3.肌肉拉力腓肠肌突然收缩可促进跟腱撕裂跟骨结节,如足内翻应力过大,导致跟骨前结节撕裂;翘曲应力导致载距突骨裂或跟骨结节垂直骨裂,但后者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