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快速导航
>名人与中医

深切怀念慈父般的恩师益友朱良春

作者:中华网 2019-12-16 17:23:12

我收到的第一封“读者来信”,竟然是朱良春先生寄的。一看来信日期,更令我吃惊不小:写于12月4日。说明朱老在广州开会期间得到我的书后,连读书到写信、寄信,不到3天时间。这是一封不短的信函,全文如下:“彭坚教授:承蒙赐赠良著,由何主任转来,谢谢!看了书名,精神一振,展读导论,新意扑面,深得吾心,佳作也,可喜可贺!当今中医书籍如雨后春笋,但多为文献堆砌,东抄西录,杂凑成章,污人眼目,可叹也!书是传递知识的媒体,多讲真话、实话,谈感悟、心得,让人读了有启迪,有收获,才是好书。您已经做到这一点。可谓读之如沐春风,尊文既给人以文化自信,又催人责无旁贷地勇敢承担。我认为这是近年来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希望今后多多联系交流,共勉共进!您的文风很正,很纯,对客观的好的经验,吸取应用,加以发挥,均注明出处,这是应该赞赏的。目前有不少人窃取了他人的经验,稍微加减一二味,就变成自己的东西,还有不予加减,换个方名,就是他的成果,这是剽窃,令人不齿。中医学是从临床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发展的,既要读书,更要临床,脱离临床,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医。我不喜欢好讲空话,不做实事的人,我乐意与务实的人交朋友,您也算是一位吧,您以为如何!?”这一反问,让我受宠若惊,老人家对后辈关爱、鼓励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朱老还和邓铁涛先生一起,嘱托河北中医药研究院曹东义教授,特地为拙著写一篇书评,曹东义三易其稿,最后以“大道不孤,德必有邻”为题,发表在2008年2月22日的《中国中医药报》上,在中医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我第一次见到朱老是在2010年8月25日,当时,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在江苏南通拍摄纪录片《国医大师》,朱老特地吩咐摄制组,接我到南通参加他那一集的拍摄。朱老设家宴款待,促膝交谈,他亲自领我参观研究所、医院,最后邀集全家三代人一起同我合影留念,使我备感家庭般的温暖。

上一页2/4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