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快速导航
>名人与中医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特色一览

作者:中华网 2019-12-16 10:18:56

如世代栖身在大小兴安岭和黑龙江畔的鄂伦春族,史称“山岭上的驯鹿人”。他们长期宿居在深山老林,暑湿相搏,猛兽虫蛇出没,皮外伤、腰腿痛、风湿痹痛等是常见病和多发病。鄂伦春族同胞用老鸹眼(又名臭李子)的皮熬水,外洗或内服,治疗关节炎、创伤等;鹿茸切片,开水吞服或泡制药酒内服,治咳嗽、哮喘;鹿胎熬成膏服用,治妇科病等。

经验为主心口传授

黑龙江地域广阔,人烟稀少,同民族相对集中,内部使用共同语言,由于没有文字,缺少通识记载,包括医药卫生知识及医疗技术等只能通过口口相传或师徒间、父子间代代传授与传递,主观印记和经验色彩浓烈。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赫哲等民族医药知识和防病治病技术一般是由萨满和族内德高望重,掌握医药知识和技能的长者口传心授。“医巫一体”“神药两解”,医学知识和用药方法大多源于乡村野老,长于草根之间,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不断解决族人的疾病痛苦中摸索经验,又反过来应用于实践。

如长期生活在黑龙江上游大山里的鄂温克族人,长期与森林、河流打交道,久之对活动区域里的动植物如兔脑、人参、鹿茸、鹿胎、虎骨、麝香等药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加以运用。鄂温克族人用“绳量震颤法”治疗脑震荡、用“针刺放血法”治疗胃肠感冒,用“热敷法”和“推拿法”治疗骨质增生和跌打损伤和正骨复位等,均有不错的疗效。

吸收借鉴善学善用

我国东北地区历史上一直是北方民族聚集区,清朝解禁后,汉人大量涌入,逐渐形成了以汉人为主的人口分布。世代生活在黑土地上的各民族,因为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为了活下去必须相互帮助,久之形成了东北人热情大方、乐于助人、善于交往、和谐友善等地域特征。在医疗技术上不保守,借鉴吸收外来,保持本来,以治好病为主,民族间交流频繁。

上一页2/4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