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开拓者
干老一生读书,把中医书籍中有关耳鼻喉科的记载文献进行了疏理,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加上西医的检查和论述,将其上升到新的理论,从而发展拓宽中医。如五诊十纲,即把西医检查所得纳入到中医的辨证中,以加强了中医辨证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疗效。又如对发声机理的阐说:“无形之气者,心为声音之主,肺为声音之门,脾为声音之本,肾为声音之根。有形之治者声带属肝,得肺气而能振动,室带属脾,得气血之养而成活跃,会厌披裂属阳明,环杓关节隶于肝肾。音调属足厥阴,凭高低以衡肝之刚怯;音量属手太阴,别大小以权肺之强弱;音色属足少阴,察盛枯以测肾之盛衰;音域属足太阴,析宽窄以蠡脾之盈亏,肝刚、肺强、肾盛、脾盈,则丹田之气沛然而金鸣高亢矣。”如此的阐述,不仅是对中医理论的新发展,也是对人发声生理、病理、辨证、施治等可谓一目了然。
临诊时要不断观察、总结、提高。干老在70年代发现了“喉源性咳嗽”新病种,而西医90年代才提到“上气道敏感症、上气道咳喘,隐匿性哮喘。”干老认为喉源性咳嗽,是以咽痒即咳,不痒即不咳。甚则哮喘。共病机是外邪困遏肺经,治疗以宣肺为主,方用三抝汤。起初发现该病多因感冒服用苦寒之品、含糖的感冒冲剂或抗生素,使之感冒失治,邪困肺绖而不得出,用宣肺发散之麻黄,的汗而解则病瘥。后来发现有许多病人无感冒史,常易出汗,出汗时微风一吹即咽痒咳嗽,此类患者多与空气污染,空调电风使用不当有关,这就给治疗中增加了难度,它既是风邪袭肺,困遏肺绖之邪,其治则宜宣发,但病人又易出汗,再宣发这就是矛盾,同时也不能因表欦汗,以免外邪困遏肺绖不解之弊,因此干老认为就要在麻黄用量上加以权衡。
“国医创建耳鼻咽喉科学,治身治病治学业;大师传承理法方药仁术,立德立言立功名。”这是追悼会会场上一副挽联,的确也概括了恩师其人。如今恩师驾鹤西去,他那浓郁的中医气息、孜孜不倦的精神、医德高尚的品质,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