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癫痫发作,人们常浮现“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的画面。但癫痫发作的“模样”远不止于此——从几秒的眼神呆滞到局部肌肉颤动,从短暂意识模糊到重复动作,了解这些形式能帮助识别发作信号,为急救和治疗争取时间。
多方面性发作:全身“卷入”的剧烈反应
多方面性发作涉及双侧大脑半球同时放电,意识多受影响,形式较典型。
强直-阵挛发作是 常见类型,患者突然尖叫倒地,全身肌肉先强直收缩(四肢僵硬、头后仰),10-20秒后转为阵挛(肢体节律性抽动),可能伴牙关紧闭、口吐白沫等,持续1-3分钟,醒后无记忆,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易因摔倒受伤。
失神发作以“短暂失神”为核心,多见于儿童。发作时突然停止动作(如持物掉落),眼神空洞,对外界无反应,5-10秒后恢复,醒后无察觉,每日可能发作数十次,常被误认“走神”,需脑电图确诊。
此外,肌阵挛发作( 肌肉抖动)、失张力发作(肌肉突然失张力导致摔倒)等,虽不剧烈,但可能引发意外。
部分性发作:局部“异常”的细微信号
部分性发作仅涉及大脑局部区域,意识可能保留或受损,表现易被忽视。
单纯部分性发作不影响意识,因受累脑区不同表现各异:运动性发作(单侧肢体或面部抽动)、感觉性发作(麻木、幻觉)、自主神经性发作(腹痛、呕吐等),易被误诊。
复杂部分性发作伴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模糊,出现无目的重复动作(如咂嘴、搓手),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醒后记忆片段化或遗忘,多与颞叶病变相关,占 成年人癫痫发作的40%。
部分性发作可能进展为多方面性发作,提示异常放电扩散。
特殊类型发作:易被误判的“隐蔽”表现
特殊人群或病因的癫痫发作形式隐蔽,易漏诊。
儿童良性癫痫伴 颞区棘波多在睡眠中发作,表现为单侧面部或口角抽动,伴流涎等,持续数秒,需夜间脑电图捕捉。
反射性癫痫与特定诱因相关,如光敏性癫痫接触闪烁灯光发作,阅读性癫痫持续阅读时下颌抽动,停止诱因后发作终止。
癫痫持续状态危险性高,发作超30分钟或反复发作意识未恢复,可能致脑缺氧,需紧急就医。
发作形式背后的“脑区密码”
不同发作形式是大脑不同区域异常放电的表现:额叶异常引发运动性发作;颞叶病变致复杂部分性发作;枕叶异常可能出现视觉幻觉;多方面性发作与丘脑等中线结构放电扩散有关。
脑电图是“解码”关键,结合发作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定位病灶,为治疗提供依据。
了解癫痫发作的多样化形式,能减少误解,帮助在关键时刻正确应对,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