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医源性胆管损伤 > 正文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怎么引起的

行LC时导致胆管损伤除了以上的原因,腹腔镜仪器本身的技术条件也是潜在的危险因素。首先手术医师受二维摄像系统图像、视野欠清晰的影响。其次手术操作仅靠器械完成,不能用手触摸,缺乏体会。此外光源及镜头自下而上,当向头侧偏右牵引胆囊时,胆囊颈部将Calot三角区遮挡,使胆囊管与胆总管夹角变小,易将胆总管误认为胆囊管而结扎。胆囊管粗短或与胆总管并行时更易于发生。另外LC术后发生的延迟性高位胆管狭窄也很常见,与电刀、电凝的使用造成肝外胆管的电热力损伤有关。

二、发病机制

1、按损伤的时间

分为早期胆管损伤、晚期胆管狭窄。

(1)早期胆管损伤:是指术中或术后出院前发生的一系列与胆管损伤有关的临床表现。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如术野有胆汁外渗、胆管开放、胆管被结扎的情况比较少见。绝大多数的胆管损伤是在术后返回病房后观察过程中发现的。由于发现早,一般来说处理相对容易,预后较好。

(2)晚期胆管狭窄:一般症状出现晚,多为胆管狭窄。大多数病变与局部胆管缺血有关,或为发生胆漏后局部组织炎性改变、结缔组织增生,逐渐发生胆管狭窄。从胆管壁损伤到出现局部狭窄症状一般需要3个月~1年,有时甚至达3~5年。表现为渐进性黄疸,复发性胆管炎。诊断比较困难,修复手术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治疗效果不满意。

2、按损伤特点

分为胆漏性胆管损伤、梗阻性胆管损伤、胆总管下端假道伤。

(1)胆漏性胆管损伤: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胆管撕裂、横断、坏死穿孔及胆囊管残端漏。若胆汁渗漏明显,可在术中发现。若渗漏量小或术者疏于检查,术后数天内病人出现胆汁性腹膜炎才被怀疑、诊治。

(2)梗阻性胆管损伤:包括肝外胆管及副右肝管的误扎、误夹(横断或部分横断)、机械性损伤,LC术中的电灼伤可引起局部的缺血从而导致继发性胆管狭窄。大多数术后数天、数月才出现症状,病人多表现为进行性黄疸、复发性胆管炎等症状。

上一页2/3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