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群免疫计划:
(1)主动免疫:乙型肝炎疫苗是以纯化的HBsAg颗粒组成,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但无感染性。乙型肝炎疫苗分为血源疫苗和基因工程重组疫苗两大类。此外,还有重组痘苗疫苗、多肽疫苗和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等。目前,我国乙型肝炎疫苗主要是血源疫苗和基因工程重组疫苗。
“七五”期间,对黑龙江、河北、湖南和广州4省市试点调查表明,乙型肝炎的流行率为58.4%,3岁以下幼儿HBsAg阳性率已达人群的最高峰(12.5%),因此,自1991年1月1日起,对我国所有新生儿普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作为计划免疫的一个组成部分。
据考核,用0,1,6个月免疫程序,10?g三针免疫全体亲生儿,综合保护率为80%,成本效益最高。对HBsAg阳性母亲的亲生儿第一针30?g,第二、三针用10?g,以及对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用10?g三针,总保护率可达85%~90%,但成本较高。
(2)被动免疫:应用HBIG被动免疫对HBV暴露后预防有保护作用。一般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可在出生后6h内注射HBIG0.5ml,成人于暴露后24h内注射HBIG1~2ml然后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二、个人预防
1、一级预防: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HBV感染的有效方法是使用乙型肝炎疫苗,尤其是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HBsAg阳性患者的配偶及子女等。
2、二级预防:
怀疑肝炎的病人,应尽早进行分型诊断,确诊为乙型肝炎病人后,应立即进行疫情报告,并隔离治疗。一般轻型急性乙型肝炎预后良好,多能自愈,用药宜简。早期卧床休息,避免过于疲劳。饮食应进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禁止饮酒,选择性使用药物,防止发展为慢性和重症乙型肝炎。
3、三级预防:
据估计,10%~20%的慢性乙型肝炎最终将转化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因此,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不容忽视。但至今尚无令人满意的特效疗法。目前,多数学者主张联合应用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和生物学疗法。
(1)抗病毒疗法:以干扰素为优,对HBV复制指标阳性者疗效较好。干扰素和阿糖腺苷等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也有人认为可采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联合疗法。
(2)生物学疗法:慢性HBV感染的生物学治疗的研究正处在起始阶段,其发展迅速,包括细胞免疫疗法和基因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