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健康新闻 > > 正文

人造鸡蛋泛滥,成本只要1毛钱?该如何分辨?3种鸡蛋建议你少吃

最近,李老太太跟我提起了一件烦心事:她在市场买的鸡蛋煮后蛋黄颜色浅,蛋白过于黏稠,让她担心买到了人造鸡蛋。这并非个例,关于市面上流通的人造鸡蛋传闻不断,称其成本低且泛滥,可真相如何?又该如何辨别真伪呢?

人造鸡蛋,顾名思义,是科技产物,旨在复制真鸡蛋的口感、营养及用途。尽管外界风传其成本低廉,每只仅需一角左右,但实际上,鉴于技术难度——如精确模拟真蛋复杂的构成与特性,确保食品安全与稳定——人造鸡蛋尚未大规模进入市场。

从食材对健康的中医观点看,人造鸡蛋由植物蛋白、食用色素、维生素矿物质组合而成,虽能模拟部分营养,但与真鸡蛋在生物活性、消化吸收及安全性上的差异不可忽视,尤其是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的消化率不同,影响营养价值。

辨别鸡蛋真伪有简单三步:一看外观,真鸡蛋表面自然粗糙,带有微小气孔,而人造蛋可能过分光滑;二摸质感,真蛋壳因钙质分布不均略显凹凸,摇晃时感觉液体均匀,人造蛋则可能过于平滑或摇晃感异常;三煮试真身,真蛋煮后蛋黄饱满金黄,蛋白紧实有弹性,而人造蛋蛋黄易散,蛋白可能过弹似橡胶。

另外,中医提醒应警惕三种问题鸡蛋:散黄蛋意味着鸡蛋新鲜度下降,营养流失;裂纹蛋可能遭细菌污染,食用风险;粘壳蛋除不便食用外,还可能是变质预兆,含有害物质如亚硝酸盐,不利于健康。因此,在日常选购与食用时,注意鸡蛋的新鲜度与保存条件至关重要。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