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健康新闻 > > 正文

流感高峰期给学生的提醒 春季流感防范措施是什么

手足口病幼儿园宝宝常见

3岁以下患儿谨防危重症

春季幼儿园开学后,手足口病是幼儿园特别要关注的常见传染病。李颖说,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全年均可发病,一般5至7月是发病高峰。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手足口病一般急性起病,患儿会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三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至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

手足口病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儿可自愈。目前也没有特异性疫苗。患儿发病期间要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要及时就医,特别是3岁以下宝宝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家长要时刻关注患儿病情。李颖提醒家长,孩子患手足口病后,家庭可使用84消毒液、含氯消毒剂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上一页4/5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